最狠的果然没参加阅兵,难道是传说中的“轰-20”?
自从咱们阅兵和福建舰弹射后,西方都在讨论一个话题:咱们中国还有多少好东西没拿出来给大家看;这不,美国知名的防务信息网站“战区”又发现了一个狠家伙:一款尺寸可能比B-21还大的隐身无人机,戎评觉得,这可能是咱们手里又一款“撒手锏”,为何这么说呢?今天戎评就跟大家一起说说此事。
【“战区”网站又有新发现】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美国一些防务专家发现,卫星在我国西北某地某机场拍到了一架体型巨大的隐身无人机,采用“飞翼布局”,外形和之前公开的“彩虹-7”颇为相似,但尺寸要大得多:翼展接近42米、机身长度达到了22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它比美军正在研制的B-21“突袭者”还要大一些,很接近B-2的尺寸。无人机造这么大,肯定不是用来侦察的,不少人认为,这可能是一架战略无人轰炸机。如果猜测没错,那么戎评有理由相信,它将彻底改写“轰炸机”这款机型的应用规则。
【咱们的隐身无人机,尺寸介于B-2和B-21之间】
轰炸机的出现,其实比战斗机早。一战时期,飞机最初在战场上,主要任务是侦察,后来有飞行员尝试向敌方阵地投掷手榴弹或炸弹;双方飞行员相遇时,主要是靠语言和手势予以对方精神打击,直到某天、某个大聪明掏出一把手枪……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轰炸机的地位实际上变得越来越尴尬,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精确制导弹药和远程打击手段的成熟,轰炸机的看家本领“临空轰炸”,基本上很难再出现,只有一些特定任务才会用到,比如今年,B-2突袭伊朗核设施。尽管美军将这次行动吹上了天,B-2长途奔袭,似乎证明美军“宝刀未老”,但依旧无法掩盖一个趋势:美军动用B-2的唯一理由,是因为能够破坏地下设施的GBU-57巨型钻地炸弹,只能由B-2携带;如果有可能,美军更愿意采用远程导弹打击的方式,甚至有传言,美军为了确保“行动成功”和“B-2的安全”,特地提前跟伊朗打好了招呼。
【美军选择B-2的主要原因是:这活只能B-2干】
这也是轰炸机面临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轰炸机能够执行的大多数战术任务,战术飞机也能执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反恐战争期间,美军更多时候是出动战斗机执行对地打击任务,即便是出动轰炸机,也是费效比更高的老爷机B-52,而不是B-1B或B-2。另一方面,轰炸机的战略任务主要是空基战略威慑,需要到敌人的地盘投掷核弹,说白了就是在对方的防空圈里玩命,因此B-2采用了隐身手段、B-1B和图-160都采用了超音速,目的都是为了增强突防概率、提高生存能力;但轰炸机的昂贵价格,又让其无法成为“消耗品”,被击落一架要肉疼很久。所以面对同等体量的对手,轰炸机的威慑力有限;面对其他的杂鱼,轰炸机的威慑力又是过剩的,这就导致最近几年,轰炸机和曾经的战列舰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即将消失的武器”。
【轰炸机如今的地位其实很尴尬】
但是戎评认为,这次咱们研制的大型隐身无人机,很可能就是轰炸机的“第二春”。作为一款无人机,它不需要考虑飞行员的生理极限,也不需要安装维生设备,可以节省大量空间和重量,加上它的体积如此庞大,内油量一定相当可观,可以预见的是,它的滞空时间和续航能力相当惊人。其次,22米的长度和42米的翼展,可以让它安装相当大的弹仓,这也意味着它除了可以携带常规弹药之外,还能携带一些特殊的弹种。这就让戎评联想到,在九三阅兵上亮相的“惊雷-1”空基远程导弹,长度也就12到13米的样子,对于一款22米长的飞机来说,完全装得下。大型隐身无人机,加上空基远程导弹,不就是现在六爷干的活嘛,不怕六爷带一堆,就怕六爷带一颗,而戎评觉得,这个无人轰炸机可能带不止一颗。
【“惊雷-1”将赋予轰炸机前所未有的打击能力】
作为一款远程导弹,“惊雷-1”的射程保守5000公里以上,因为按照我军的《军语》规则,只有射程5000到8000公里的导弹,才能被称为远程导弹;如果平台换成续航能力惊人的隐身无人机,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洲际打击能力,战略威慑能力比现在的B-2和B-21要强上不止一分!所以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次出现的隐身无人机,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轰-20”呢?咱们的空军进入“2.0”时代,成为战略空军以来,歼-20、运-20,就差一个轰-20;早几年的时候,关于“轰-20”的讨论,在网上一直没有停过,空军的高层在多个场合都表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肯定会有的”,后来又传出“回炉重修”的传闻,说不定就是将有人机改成无人机。当然,这些信息都是猜测,真实情况还得以官方披露的为准。
【当年这个彩蛋,让多少网友魂牵梦绕】
如果真是这种情况,也不必大惊小怪,也没有人规定,我军下一代战略轰炸机必须是有人的。现代的战机更多是一个平台的作用,在指定地点、向指定区域投放指定类型的弹药,连中继制导都不一定需要自己完成,所以完成无人机其实挺合理的,如果能够通过“有人改无人”获得整体性能的极大提升,我军当然很乐意去做这件事。必须承认,自从咱们在航空领域进入“自由王国”后,不仅是生产力,就连创造力也都得到了解放,这种炫酷的飞行器层出不穷,这种“隐身无人战略轰炸机”就是最新的例子。如果是十几二十年前,这种概念很可能会被不少人认为是“瞎扯”,但现在军事观察人士们必须认真考虑这个概念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给空军作战理论带来的变革性影响。
【“轰-20”以前的想象图】
前两天,美军迫不及待地宣布了F-47的“重大进展”:从PPT的一张图进化为演示动画,波音也宣布将开始生产第一架验证机,预计2028年首飞。就这事,也要拿出来炫耀一番,而咱们呢,最狠的都没有上阅兵式,这就是区别,等咱们这款无人机出来后,不知道老美看着手里的B-21,会不会觉得不香了?!
【前几天还有人吹捧B-21,但咱们可能已经走在了前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