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5年,一位老红军免职回乡,成了一位“老百姓”,当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授衔

1955年,一位老红军免职回乡,成了一位“老百姓”,当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大授衔,老红军身上没有任何职务,这时,朱老总却亲自派人将他接到回京,毛主席更认定,他可评中将军衔。[舔屏] 1907年,肖新槐出生在宜章县分水村,家里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父亲早逝后,9岁的他就扛起了养家重担,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 那时的肖新槐瘦得像根竹竿,但力气却不小,一百多斤的柴火压在肩膀上,他能一口气走三十多里山路到县城卖掉,冬天手脚冻得开裂,夏天被荆棘划得满身是血,但从不叫苦。 宜章农民自卫军的锣鼓声传遍山乡,20岁的肖新槐听说穷人也能当兵,立即扛起梭镖走了二十里山路报名,入伍时他连鞋都没有,光着脚丫子站在队伍里。 湘南起义爆发后,肖新槐跟着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第一次见到毛主席,这个山里娃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毛主席拍拍他肩膀:“小伙子,好好干,革命需要你们这样的人。” 从此,肖新槐像换了个人,入党后,他在战场上越来越勇猛,红军五次反“围剿”,他从班长一路升到团长,每次冲锋都跑在最前面。 湘江战役是长征路上最残酷的一仗,肖新槐的红9团奉命掩护主力渡江,与数倍于己的桂军死战。 第一天,敌人的炮火像雨点般落下,阵地上硝烟弥漫,肖新槐嗓子喊哑了还在指挥:“同志们,守住阵地就是守住革命的希望!” 四天四夜过去,当主力部队安全渡过湘江时,肖新槐清点人数,全团只剩下300多人,看着满地的战友遗体,这个铁汉子流下了眼泪,周恩来后来感慨:“若非肖新槐部拼死断后,红军恐难突围。” 抗日战争期间,肖新槐被调到冀中平原,这里地势平坦,不像山区便于游击,但他很快摸索出新战法。 日军集结千余人围攻神堂据点,肖新槐只有两个营的兵力,硬拼肯定吃亏,他仔细观察地形后,决定利用村庄周围的水渠和坟地设伏。 战斗开始前,肖新槐让战士们在各个村庄点燃烟火,营造大部队集结的假象,日军指挥官中了计,调来飞机大炮猛轰,等敌人步兵冲上来时,八路军突然从地道里钻出来,打得鬼子措手不及。 这一仗歼灭日军450人,击毁坦克两辆、敌机一架,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激动地说:“这是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从此,大家都叫肖新槐“肖诸葛”。 在朝鲜期间,肖新槐的胆管炎越来越严重,每次发作都疼得冷汗直冒,但他从不下火线,战士们看在眼里,打起仗来更加拼命。 组织考虑到肖新槐的身体状况,决定让他回国休养,临走时,全军官兵含泪送别,肖新槐哽咽着说:“朝鲜的山山水水,都洒过咱们战友的鲜血,我永远不会忘记。” 回到北京后,肖新槐主动申请回湖南老家,领导劝他留在军队继续工作,他摇摇头:“我是农民出身,还是回乡下好。” 肖新槐回到了阔别26年的家乡,村民们听说将军回来了,都想出来迎接,他却拒绝了警卫排的护送,一个人背着行李走进村子。 破旧的老屋还在,但已经满目疮痍,肖新槐没有嫌弃,收拾收拾就住了进去,每天穿着打补丁的旧军装下地干活,跟普通农民没什么两样。 1955年军队大授衔时,肖新槐的名字没有出现在初选名单上,按照规定,离职休养的干部不参与评衔,但朱德知道后坐不住了,立即找到总政治部:“肖新槐可是湘江血战的幸存者,这样的功臣怎么能遗漏?” 毛主席听说后也很重视,明确指示:“肖新槐同志战功卓著,应该授予中将军衔,”就这样,这位“布衣将军”成了唯一以平民身份获得将军衔的开国功臣。 授衔仪式上,肖新槐穿着崭新的中将军装,胸前佩戴着闪闪发光的勋章,但他心里想的却是家乡的父老乡亲:“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革命牺牲的战友。” 网友热评: “9岁砍柴换米,55岁授中将,这人生剧本比电视剧还燃!朱老总亲自接人、毛主席特批授衔,肖老将军的硬核人生直接封神!” “住破屋穿补丁衣,吃饭就红薯稀饭,这哪像将军?简直是当代陶渊明!现在多少当官的能做到这点?” “朝鲜战场用炒面雪抗敌,回乡拒绝警卫护送,连红军证明都要组织审查,这原则性没谁了!” “从湘江血战到朝鲜雪原,从中将到老农民,这故事够拍100集《功勋》了!建议吴京来演!” “如果肖新槐将军活在今天,你觉得他会如何应对网络上的名利诱惑?会开直播讲革命故事还是继续低调务农?评论区聊聊你的脑洞!” 信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