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已经确认,世界可以让美国去称霸,但中国不在美国的世界范畴内。贝森特周一表示,

美国已经确认,世界可以让美国去称霸,但中国不在美国的世界范畴内。贝森特周一表示,中国买俄罗斯石油就买吧,美国不会加征关税了,因为这个是属于他们的“国内事务”。但是,欧洲也应该和美国一样,给印度增加关税,因为印度买了俄罗斯石油。 不少人刚听到这消息都有点懵:都是正常的能源采购,怎么到美国这儿就有了 “三六九等”?其实扒一扒背后的门道,就能看出这压根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全是基于现实利益的算计。 先看中国这边的情况。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中国的石油采购向来以保障自身能源安全为核心,不会跟着别人的节奏走。 这些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稳步增长,但占整体进口的比例始终保持在合理范围,而且交易大多用本币结算,流程完全独立于美元体系之外。 美国不是没想过在这事儿上做文章。之前就有政客鼓噪要对中国采购俄油加征关税,但很快就没了下文。 道理很简单,中国市场的体量摆在那儿,真要是加征关税,首先受冲击的会是国际油价稳定,美国国内本就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只会更大。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真闹僵了,受损的是美国企业的切身利益。 再看印度的处境,就透着不一样的味道了。印度也是能源进口大国,这些年从俄罗斯买的石油确实涨得挺快,甚至一度超过了沙特和伊拉克的份额。 但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石油贸易不少环节还依赖美元结算,而且国内市场对欧美商品的依赖度不低,这就让美国找到了拿捏的空间。 美国之所以敢撺掇欧洲给印度加征关税,说白了就是吃准了印度的软肋。一方面,欧洲本身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度下降,给印度加税不会直接影响自身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印度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常需要借重美国的影响力,面对这种施压往往很难硬气反抗。这种强弱不对等的关系,成了美国推行双重标准的底气。 有意思的是,美国把中国的采购归为 “国内事务”,这话听着像是松了口,实则暗藏玄机。 这既避免了和中国发生直接的经贸冲突,又能给自己留足余地 —— 万一以后需要拿能源说事,随时能换个说法再做文章。 这种灵活变通的背后,全是利益的权衡,哪儿有什么真正的 “原则” 可言。 欧洲那边的反应也值得琢磨。虽然美国一个劲地撺掇,但欧洲国家心里自有小算盘。 毕竟印度也是欧洲不少企业的重要市场,真要是加征关税,很可能引发印度的反制,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所以截至目前,欧洲多数国家都还在观望,没谁敢真的跟着美国贸然行动。 其实稍微回顾一下就知道,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玩双重标准也不是头一回了。盟友买俄油叫 “保障能源安全”,对手买就是 “破坏制裁”。 自己搞贸易保护叫 “维护本国利益”,别人反击就是 “违反规则”。这种翻来覆去的操作,早就让不少国家看清了其真实面目。 说到底,能源贸易本就该遵循市场规律,靠政治施压搞区别对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中国坚持按自身需求采购能源,不被外界干扰,这本身就是对市场规则的维护。而美国这种 “看菜下碟” 的做法,只会慢慢消耗自身的信誉。 最后想问一句,大家觉得美国这种双重标准,真能达到它想要的目的吗?欧洲又会不会真的跟着对印度加征关税?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