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丽娜·瓦西里耶夫娜·杜别耶娃(1928—1945),一位值得铭记的抗日英烈。她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嘎丽娅”(Галя),是一位中俄混血的少女,在1945年劝降日军时英勇牺牲,年仅17岁。[祈祷][祈祷][祈祷] 嘎丽娅出生于绥芬河的一个中俄结合家庭。父亲张焕新是中国人(祖籍山东掖县),母亲菲涅·杜别耶娃(Феона Дубеева)是乌克兰人。她还有哥哥张国烈、张义国和弟弟张树烈。 她毕业于绥芬河露西亚(俄罗斯)学校,因聪明伶俐和良好的语言环境,精通中、俄、日三门语言。嘎丽娅多才多艺,尤其热爱音乐:1941年曾与同学以歌曲《白色的刺梅花》获俄罗斯侨民音乐会金百合歌手一等奖;1944年获哈尔滨音乐会女中音一等奖;她16岁时还创作过一首名为《丁香雨》的歌曲。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盘踞在绥芬河天长山要塞的日军负隅顽抗,挟持了一些妇女和儿童。苏军三次强攻未果,为避免更多伤亡,决定劝降,急需一名通晓日俄双语的翻译。 8月11日或12日(记载略有不同),17岁的嘎丽娅临危受命。她深知危险,但仍勇敢地跟随15名苏军士兵举着白旗前往天长山要塞劝降。 在她牺牲96小时后的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嘎丽娅的英勇事迹在战后一段时间内并未被广泛知晓。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地方志编研工作者孙伯言等),她的故事逐渐被世人了解。 2014年,黑龙江省民政厅追认嘎丽娅为革命烈士。 2015年,她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在绥芬河,人们以多种方式纪念她: · 友谊和平天使纪念碑:2009年落成,碑上有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题词:“我们的友谊就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我们将铭记过去,展望未来。” 这是中国境内唯一由俄罗斯总统题词的纪念碑。 · 嘎丽娅纪念馆:2013年建成开放。 · 影视作品:曾有电影计划《天使嘎丽娅》。 嘎丽娅被誉为“和平天使”。她的一生短暂而绚烂,她在危难时刻表现出来的非凡勇气、无私爱心和对和平的坚定信念,超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