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上周在布鲁塞尔追着中国代表团,递信求“恢复代办级关系”。 网友一句话扎心:“当年砸锅,现在喊饿?” 作为一个人口不多的国家,立陶宛在安全上对某些大国存在较强依赖,其一系列行为被认为是在主动配合利用台海问题遏制中国的战略,企图通过扮演“反华先锋”的角色来换取重视和支持。 然而,这种投机行为并未给立陶宛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尽管立陶宛曾试图与有类似遭遇的国家“抱团取暖”,但实际效果有限,因为两国经济并不具有强互补性,且欧盟主要国家和其他经济体并不愿意为了立陶宛的单方面行为而牺牲与中国的广泛合作利益。 立陶宛的工商界人士以及国内部分政治力量早已认识到其错误对华政策带来的损害。立陶宛工商业协会主席等人士就公开表示,允许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是错误决定,并呼吁政府将其更名为“台北”以纠正错误。 该国议会第二大党“绿党和农民联盟”主席也批评兰茨贝尔吉斯的外交政策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害,强调立陶宛需要恢复对华关系。 这种国内压力,加上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立场,使得立陶宛政府不得不重新评估其政策。 中国在处理中立关系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且明确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屡次强调,中方向来依循国际组织规则行事,亦会依规处理各类问题。与此同时,中方敦促立陶宛纠正谬误,重返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 中国始终尊重立方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从未做过有损立国家利益的事情,立陶宛之举,严重悖逆其在中立建交时所做承诺。彼时,立陶宛共和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亦认可台湾乃中国领土不可分割之部分,如今行径令人不齿。 立陶宛国内政治变化也为中立关系的可能转圜提供了契机。在近期议会选举中,立陶宛中左翼反对党社会民主党脱颖而出、赢得胜利。而此前由右翼保守党执掌的上届政府,就此沦为看守政府,政坛格局由此生变。 新政府的“准总理”已表示,立陶宛允许以“台湾”为名设置代表处是“重大外交错误”,新政府将寻求修复对华关系。这一表态赢得了立总统的支持。 然而,改善关系的根本前提在于立陶宛必须以实际行动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彻底纠正其错误行径。 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政治基础是明确且不可动摇的,任何国家都不应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总而言之,立陶宛外长求“恢复代办级关系”的举动,实际上是对其过去错误政策的某种反思,但关键在于立方能否真正吸取教训,用实际行动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 中国方面的立场是清晰且一贯的,解决问题的钥匙掌握在立陶宛自己手中。对于广大网友而言,“当年砸锅,现在喊饿”的评论虽然直白,却生动地揭示了立陶宛当前处境的原因——国家间的交往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遵守基本准则之上,任何破坏这一基础的行为最终都会自食其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