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退休大爷和老婆不顾女儿反对,把房子卖了,拿着765万去游玩了60多个国家,7年后钱花完了回到北京,想去住进女儿一家四口70平米的家,让女儿养老。 大爷姓周,老伴姓刘,两人退休前都是中学老师,女儿周敏在一家国企上班,女婿是程序员,小两口带着两个孩子挤在东四环的老小区里,日子过得不算宽裕。当年周大爷说要卖房环游世界时,周敏哭着劝:“爸,妈,房子卖了,你们老了住哪儿?我这70平米的房子,四口人都快转不开身了,哪能再挤下你们俩?”可周大爷那会儿满脑子都是异国风情,摆摆手说:“你别管,我们攒了一辈子钱,就想趁走得动好好玩玩,老了自有老了的办法。” 如今老两口提着两个磨损的行李箱站在女儿家门口,周敏开门时,脸上的惊讶和为难藏都藏不住。屋里,大孙子在写作业,小孙女在哭闹,女婿正围着围裙煮面条,狭小的客厅里堆着孩子的玩具和杂物。周大爷环顾四周,眉头皱了皱:“敏敏,这房子也太小了,怎么住啊?”周敏没接话,让他们先坐,转身进厨房给女婿使了个眼色。 当晚,周敏和女婿在阳台低声商量。女婿叹了口气:“敏敏,不是我不孝顺,咱们这房子确实住不下。两个孩子一间房,咱们一间,哪还有地方给爸妈住?再说,爸妈这七年在外头潇洒,现在回来就让咱们养老,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周敏红了眼:“我知道你委屈,可他们是我爸妈啊,总不能不管吧?” 第二天一早,周敏带着老两口去中介看房子,想租个附近的一居室。可问了几家,最便宜的也要六千多一个月,周大爷一听就急了:“这么贵?我们俩退休金加起来才八千,租了房还怎么生活?”刘阿姨也跟着抱怨:“早知道北京房租这么贵,当初就不该把房子卖了。”周敏心里也难受,却只能耐着性子劝:“爸,妈,先找个地方住着,咱们再想办法。” 可老两口死活不肯租房,非要住女儿家。周敏没办法,只好在客厅打了个地铺,让老两口暂时住下。可没过几天,矛盾就来了。周大爷习惯早起,每天五点就打开收音机听戏,吵得孩子们睡不好;刘阿姨爱攒东西,把小区里捡的纸箱、塑料瓶堆在阳台,弄得家里一股味。女婿忍不住跟周敏吐槽:“再这样下去,我都要神经衰弱了。” 有天晚上,小孙女发烧到39度,周敏和女婿急着送孩子去医院,让周大爷帮忙照看大孙子写作业。可等他们回来,却发现周大爷正和几个老伙计在客厅打牌,大孙子趴在桌上睡着了,作业一笔没动。周敏再也忍不住,跟周大爷吵了起来:“爸,您能不能替我们想想?我们每天上班累死累活,回家还要照顾孩子,您就不能搭把手吗?”周大爷也火了:“我养你这么大,现在让你养老怎么了?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那天晚上,周敏哭了一夜。第二天,她想起父母退休前都是老师,突然有了个主意。她联系了家附近的社区学校,问他们要不要退休教师做志愿者,给社区的孩子们辅导功课。社区学校一听,立马答应了,还说可以给点补贴。 周敏把主意跟老两口一说,周大爷起初不愿意:“我都退休了,还教什么课?”可刘阿姨动心了:“咱们在家也没事,去辅导孩子挺好的,还能跟孩子们在一起,热闹。”在刘阿姨的劝说下,周大爷勉强答应了。 没想到,一去社区学校,老两口就找到了乐趣。周大爷教孩子们数学,他讲课风趣幽默,孩子们都爱听;刘阿姨教孩子们语文,还会给他们讲故事,孩子们都围着她转。社区里的家长们也特别感谢他们,经常给他们送些水果、点心。 有次社区组织亲子活动,周大爷带着孩子们做游戏,刘阿姨给孩子们缝小沙包,周敏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心里的疙瘩终于解开了。活动结束后,周大爷拉着周敏的手说:“敏敏,以前是爸妈不对,光顾着自己玩,没替你着想。现在我们在社区学校挺好的,也不用你们操心了。” 后来,社区学校觉得老两口做得好,给他们申请了公益岗位,每月有两千块补贴。老两口用这笔钱,加上自己的退休金,在社区附近租了个小一居室,离女儿家不远,每天都能去看看孩子们。周敏有空也会带着孩子去看望他们,一家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周大爷常跟社区里的老伙计说:“以前觉得环游世界才是幸福,现在才明白,一家人热热闹闹,能做点有意义的事,才是真的幸福。”刘阿姨也笑着说:“是啊,以前卖房子出去玩,现在想想,还不如守着女儿和孩子们。不过还好,现在也不晚。” 现在,老两口每天早上去社区学校辅导孩子,下午去公园散步,晚上偶尔去女儿家吃饭,日子过得充实又快乐。周敏看着父母的变化,心里也踏实了。她常常想,其实养老不一定非要住在一起,只要彼此惦记,互相理解,就能找到最适合的相处方式。而父母的经历也告诉她,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愿意尝试新事物,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