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藏宜是戴笠的独子,戴笠本来打算让他娶军统元老王天木的女儿为妻,不料戴藏宜不满意女方长相,坚决不同意,戴笠一怒之下将其禁足在南京。 戴藏宜出生后,由于戴笠游荡四方,他是由母亲毛秀丛、祖母蓝氏带大的。蓝氏对戴藏宜很是溺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从不让他受半分委屈。 就这样,戴藏宜渐渐养成了顽劣叛逆的性子,对读书始终提不起丝毫兴趣,整日只顾着玩乐。 1932年,已是复兴社特务处(军统前身)处长的戴笠,见已17岁的戴藏宜无所事事,便托关系把他送去上海,在私立大同大学就读。 这时,蓝氏看着戴藏宜长大成人,每次见到戴笠,都念叨着让他给戴藏宜物色一个媳妇。戴笠向来对母亲蓝氏极为孝顺,加上戴藏宜确实到了该成家立业的阶段, 于是,戴笠便着手为儿子挑选结婚对象。经过一番筛选与权衡,戴笠将目标锁定在了特务处元老王天木的女儿身上。 王天木是特务处天津站站长,属于戴笠的心腹。当得知戴笠有结亲的意向后,王天木自然心中满是欣喜,当即表示愿意促成这门婚事。 见王天木没有异议,戴笠觉得这门亲事已成定局,便将戴藏宜叫到身边说明了情况。 彼时的戴藏宜上了大学后,对妻子的“要求”也比之前高了不少,因此不情愿的说:“这事儿太突然了,我连人家姑娘的面都没见过,心里实在没底。要不,先安排我们见个面,我了解一下情况,再做决定也不迟啊。” 几天后,在戴笠筹备的一场宴会上,戴藏宜见到了王天木的女儿,他见对方长相普通,很是不悦,过了一会随便找了个借口,便匆匆离开了宴会现场。 第二天一大早,戴笠将戴藏宜叫来,将其臭骂一番,但戴藏宜不为所动,坚持不愿意娶王天木的女儿, 长期以来,戴笠在特务处说一不二,手下的人对他都是唯命是从,从未有人敢这样顶撞他。如今,儿子却公然违抗他的意愿,这让戴笠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愤怒之下,戴笠将戴藏宜关在南京的一处住所里,禁止他出门,想用这种方式逼迫儿子妥协。 戴藏宜被关禁闭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蓝氏的耳朵里。蓝氏一听说宝贝孙子被关了起来,顿时急得团团转,从老家赶到南京来见戴笠。 见面后,蓝式对着戴笠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指责:“怎么能这么对待我的孙子?他不喜欢那个姑娘,你就不能顺着他的心意来吗?非要逼着他做不愿意做的事,你安的是什么心!” 戴笠性格暴戾,但在母亲面前却显得十分顺从,只能低着头默默地承受数落。 在蓝氏强烈要求下,戴笠最终还是松了口,同意将戴藏宜放出来。经过这件事,戴笠也深刻地明白,“强扭的瓜不甜”“的道理,既然儿子心意已决,再强行干涉也无济于事。 于是,戴笠便不再插手戴藏宜的婚姻选择。 后来,戴藏宜认识了一个叫郑锡英的女子,两人在1940年结婚。当时的戴藏宜,已被戴笠安排到军统挂名。抗战爆发后,戴笠定下规矩,在战事结束前军统人员不许结婚。可这个规定在戴藏宜面前却无效,他不仅成婚,婚礼办的也很盛大,军统大小特务纷纷前来道贺。 抗战后期,戴藏宜挂名一个“忠义救国军”(军统外围武装)少将参议,一跃成为少将级别的大特务。那些还是校级的老特务愤愤不平,但慑于戴笠的淫威,他们敢怒不敢言。 1946年3月,戴笠坠机身亡,失去了大靠山的戴藏宜,此后的地位一落千丈,往日的风光与特权也随之消失不见。 渡江战役打响后,戴藏宜带着家人仓皇出逃,一路逃到了福建浦城县水北乡,可最终还是被解放军截获,并被送到了浦城军管会。 不过,戴藏宜并未就此安分,后来找了个机会偷偷逃回了江山。 回到江山后,戴藏宜仍贼心不死,试图联系旧部。7月,藏宜来到县城自首,可这只是他的伪装。 戴藏宜表面上装作感恩戴德,感谢解放军的宽大政策,暗地里却利用在县城的机会,找到了躲藏的国民党特务,纠集了一股土匪武装,四处活动,为害当地。9月初,戴藏宜被解放军剿匪分队成功抓捕。 1951年1月30日,戴藏宜因罪行累累,被执行枪决,得到了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