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刀捅得可真够狠!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日本突然跟进制裁,断供了十多种关键半导体材料,比如光刻胶、氟化氢这些“芯片粮食“。 要知道,美国从 2018 年就开始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一会儿加关税,一会儿限制技术,还拉着盟友搞 "围堵"。日本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这次直接跟风,可它的心思远不止 "帮衬" 这么简单。 要说日本这步棋,可不光是帮美国围堵咱们那么简单。这些半导体材料可是他们手里的 "摇钱树",就拿光刻胶来说,光 KrF 和 ArF 这两种,咱们每年就得给他们送 18 亿美元的订单。他们心里打得明白账,就是怕咱们自己搞出技术突破,抢了他们的饭碗。 这些年咱们芯片产业发展快,他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借着中美贸易战这个由头,正好卡住咱们的脖子,既能讨好美国巩固同盟关系,又能把咱们的技术进步扼杀在摇篮里,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可他们忘了,咱们中国企业从来就不怕逼,越逼越能爆发出能量。 断供刚开始那阵子,咱们的芯片厂确实遭了大罪。中芯国际本来都能做 14 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了,结果因为日本断供维护零件,生产线不得不调整,有些产线甚至得退回到 90 纳米的老工艺。华为的 5G 芯片更是直接断了供,新手机都没法量产,多少工程师急得几天几夜合不上眼。 仓库里那些装光刻胶的紫色瓶子,最多只够撑两周,当时真有种被人扼住喉咙的感觉。日本企业这时候还在背后偷着乐,以为这下就能永远卡着咱们的脖子,可他们万万没想到,中国工程师的骨头比他们想象的硬得多。 禁运令生效才 72 小时,武汉太紫微的实验室就传出了好消息,他们的国产 28 纳米光刻胶通过验证,良率竟然达到了 98.7%。 这群工程师硬是把烘烤温度的误差控制在 ±0.1℃,胶膜厚度波动不超过 5 纳米,自创的 "分子烘焙法" 让光刻胶的分子排列精度比日本的还好。 中芯国际连夜测试,用国产胶生产的 7 纳米芯片,良率不光没降,还从 87% 涨到了 91%,每片晶圆成本还省了 18%。 上海新阳更厉害,把光刻胶的保质期从 3 个月延长到半年,以前日本货娇贵得很,仓库温度差 0.5℃就报废,现在咱们的国产胶随便放都没事,工人们再也不用三天两头换材料了。 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很快传遍了整个行业。八亿时空在浙江建了国内首条百吨级光刻胶树脂产线,从研发到量产一条龙,预计一年能赚超亿元。 南大光电的 KrF 光刻胶一出来,直接把日本产品的价格压下去 37%。国家也立刻出手,大基金三期一下子砸了 3440 亿元,重点支持这些 "卡脖子" 领域。 到 2025 年,咱们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率从 21% 一下子冲到 30% 以上,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这些本土企业的设备都用上了中芯国际的生产线。 现在去中芯国际的车间看看,以前摆满的日本瓶子,现在全换成了咱们自己的国产胶,再也不用凌晨三点等着日本货过关了。 日本企业这时候才傻了眼,他们本想靠断供打垮咱们,结果反而把自己的市场给丢了。东京电子在中国的销售额暴跌 25%,尼康三天之内市值就蒸发了 120 亿日元,信越化学的中国区利润缩水 18%。 日本经济新闻都哀叹,中国自给率每涨 1%,他们就少赚 7.6 亿。更讽刺的是,韩国三星偷偷跑到武汉谈合作,德国默克也找 ASML 联手研发替代技术,以前跟着日本后面喝汤的,现在都掉头找咱们合作了。 现在回头看看,日本这一刀确实够狠,差点就让咱们的芯片产业断了档。但他们太小看中国的骨气和实力了,也低估了咱们自主创新的决心。 中科院苏州所建成全球首条 EUV 胶中试线,到宁波建起全球最大的电子材料产业园,这一步步都在告诉世界,想靠技术封锁困住中国,根本就是白日做梦。以前咱们 95% 依赖进口的光刻胶,现在国产市占率已经从 0 涨到 28%,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这事儿也让咱们彻底明白,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只能靠自己拼出来。日本想借着美国的东风卡住咱们的脖子,结果反而帮咱们打通了自主创新的任督二脉。 现在咱们的昇腾 910B 芯片用中芯 14nm 工艺,通过 Chiplet 技术就能达到国际顶尖算力的 80%,训练成本还降了 20%。 事实证明,任何封锁打压都挡不住中国科技前进的脚步,越是被卡脖子,咱们就越能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这就是中国产业的韧性,也是咱们民族的底气。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