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什么计?”2016年,江苏淮阴,女子和丈夫领证才2个月,还未来及办婚礼,丈夫就因公溺水身亡,获赔110万赔偿金。女子父母为不让女儿披麻戴孝,守丧3年,赔偿金一分不要,婚房过户给公婆,公婆主动给女子10万补偿。没想到3个月后,女子竟把公婆告上法庭,要求重新分割丈夫的遗产和赔偿金。法院判了。 2016年的夏天,江苏淮阴的空气里还残留着梅雨季节的潮湿,蔡家老两口正忙着给儿子的婚房添置家具。 他们的儿子刚和交往两年的女友领证,婚礼定在三个月后,可谁也没想到,这场期待中的喜事最终会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 这对年轻夫妻的结合曾让两家人都很满意。 男孩是本地农村长大的独生子,踏实肯干,在一家企业负责设备维护; 女孩家在邻县,父母是退休职工,她自己还在念研究生。 通过相亲认识后,两人感情稳定,男孩会开车四五个小时去女孩的学校送花,女孩则把这些甜蜜瞬间都记在日记里。 为了给儿子成家,蔡家老两口耗尽一辈子积蓄,还借了些钱,凑齐了36万首付买了套婚房,房产证上写了小两口的名字。 领证刚满两个月,意外毫无征兆地发生了。 男孩在公司游轮上工作时不慎坠入长江。 当时正值汛期,江水湍急,搜救队连续打捞了四五天都没有结果。 从“失踪”到最终确认死亡,女孩的日记里渐渐充满了泪痕,蔡家老两口则一夜白头,家里种植草莓的大棚也再无人打理。 处理后事时,两家人第一次坐下来认真商量。 按照当地农村的规矩,领证的夫妻要披麻戴孝,为亡者守丧三年。 但女孩的父母提出,女儿还年轻,未来还要生活,不能被传统习俗束缚。 他们主动表示,不仅不参加葬礼,连墓碑上都不用刻女儿的名字。 蔡家老两口虽然心痛,但看着未来儿媳憔悴的样子,还是点头同意了。 男孩的公司最终赔付了110万补偿金。 在同村长辈的见证下,两家人达成了协议:女孩自愿放弃所有赔偿,婚房也过户给蔡家,蔡家则补偿女孩10万元,之前的彩礼和借款一笔勾销。 协议签订时,女孩的父亲还说“不要钱,让亲家好好过日子”,双方都红着眼眶签了字,蔡家老两口甚至觉得亲家通情达理。 可谁也没料到,这份带着悲伤的协议只维持了三个月。 当年冬天,蔡家老两口收到了法院传票,女孩将他们告上法庭,要求重新分割赔偿款和房产。 女孩在诉状里说,签协议时自己因为过度悲痛精神恍惚,根本没看清内容,10万元补偿太少了,她应该分得110万赔偿金的三分之一,婚房也该有她一半。 法庭上的交锋让曾经的亲情荡然无存。 蔡家老两口提交了协议签订时的录音和长辈的证词,证明女孩当时思路清晰,完全知晓协议内容。 他们还拿出银行转账记录,证实36万首付全是自己支付,其中甚至包括老母亲早年车祸的10万赔偿金。 公司负责人也出庭说明,110万里的43万是专门给两位老人的养老钱,剩下的67万工亡补助才是近亲属共有部分。 女孩提交了自己的日记作为证据,里面记录了和男孩的恋爱点滴,试图证明婚姻的真实性。 但日记里同时提到订婚时公婆各给了11000元,这与她庭审时说“只给了一千”的说法矛盾,反而坐实了她在细节上的不实陈述。 法院调查发现,2016年全国统一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是623900元,公司赔付的67万工亡补助与此基本吻合,确实属于近亲属共有范畴。 最终法院判决,协议真实有效,但考虑到工亡补助的法定属性,蔡家老两口需要在已支付10万的基础上,再补给女孩10万元。 婚房因女孩无法证明出资,归蔡家所有。 拿到20万赔偿的女孩继续了学业,而蔡家老两口则守着空荡荡的房子和剩下的赔偿款,再也没和女孩家联系过。 蔡家老两口失去独子后,本以为能换来些许安宁,却要面对曾经的儿媳在法庭上的指责; 女孩在日记里写下的爱意,最终却变成了分割财产的证据。 法律虽然给出了判决,但破碎的亲情再也无法复原,这场意外留下的伤痛,远比110万赔偿款更沉重。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