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算力就是生产力!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保障,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最前沿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国算力供给水平不断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机架达1085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78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球前列。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社会各界对其背后支撑技术算力的需求朝着更高标准、更复杂场景持续攀升。如何统筹供需,推动实现各地区、各行业的算力资源精准调配,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算力平台全面贯通,10个省区市分平台完成接入工作,实现“平台、主体、资源、生态、场景”全面贯通,我国“全局总览、分域协同”的算力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Q为什么要打造中国算力平台?
一句话回答:进一步提升算力监测效率、不断完善算力供需信息、统筹规划算力分配、持续优化算力生态。
我国算力产业蓬勃发展,如何进一步提升算力监测效率、不断完善算力供需信息、统筹规划算力分配、持续优化算力生态是业界携手攻关的重要课题。
“各行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算力资源,特别是智算资源存在分布离散、规模不均和供需不畅等问题。”中国信通院党委副书记王晓丽在接受《人民邮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算力要想用得好,背后离不开以监测、分析、调度、共享等功能为主的算力平台作支撑。”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副局长王千里表示,“目前,我国正按照‘点、链、网、面’体系化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工作,构建功能完备的国家级算力平台迫在眉睫。”
记者了解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产业各界自2017年起,稳步推进中国算力平台建设工作。
“中国算力平台从国家层面优化算力资源配置,促进算力高效流通与共享,打通算力供给端、需求端和服务端的全链条,构建全国算力‘一本账’管理体系,推动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释放。”王晓丽如是说。
据介绍,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算力服务平台,中国算力平台可实现不同系统、平台和工具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致力于为算力供需各方打造“中立、开放、公平、可信”的服务生态,进一步促进算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释放,让算力服务真正实现普惠化、便捷化、易用化。
Q中国算力平台相较其他算力平台有何不同?
一句话回答:更聚焦统筹型技术引领以及体系化资源贯通。
随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提速,业界算力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比之下,中国算力平台有何不同?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总工郭亮表示,中国算力平台更聚焦统筹型的技术引领以及体系化的资源贯通。
“从功能来看,中国算力平台实现了从需求响应到供需匹配,再到算力应用开发的全栈式、体系化运作,并且能兼容地方平台及垂类行业平台。”郭亮进一步解释,“从特点来看,中国算力平台一是具有权威性和全局性,能够对全国算力资源进行宏观规划与支撑;二是体系化程度高,无论技术体系还是地域体系都实现了深度贯通,从而减少重复建设;三是包容性和开放性强,能容纳各类不同规模、不同属性的行业端用户接入平台,促进整个算力生态繁荣发展。”
Q中国算力平台如何实现资源贯通?
一句话回答:技术体系和地域体系双管齐下。
据了解,中国算力平台通过体系化建设,实现我国算力全链路贯通与协同。
“从技术体系来看,平台以‘模型及AI服务系统’为目标,把算力需求作为出发点,通过‘算力匹配系统’精准让供应方和需求方对接,再联动‘算力调度系统’将匹配的算力进行跨域跨平台调度,为用户提供全栈式的算力支撑,避免出现算力供需匹配效率低,缺乏精准匹配的问题。”郭亮介绍,“从地域体系来看,通过全国多地分平台建设,形成‘1总+N分’的体系化贯通模式,实现算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协同分配与利用,解决算力分布离散、联动缺乏标准、运营缺乏统筹,难以实现跨域调度和资源共享的问题。”
Q中国算力平台建设进度如何?
一句话回答: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
记者了解到,在产业各方的协同攻坚下,中国算力平台成功实现平台贯通、主体贯通、资源贯通、生态贯通、场景贯通“五大贯通”。
其中,“平台贯通”指建成全国算力态势感知监测系统,可对算力设施和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动态监测,精准掌握全国算力发展情况,形成覆盖全国的“算力资源一本账”。“主体贯通”即构建算力供需主体精准匹配机制,提供从模型部署到应用构建的全链路服务,打造服务体系“算力匹配一站式”。“资源贯通”指实现算力资源的灵活调度,汇聚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异构异属算力资源,构建贯通全域的“算力调度一张网”。“生态贯通”即搭建算力生态社区,依托算力产业发展方阵、智算生态圈等载体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联动,形成协同共进的“算力生态一盘棋”。“场景贯通”指开展算力揭榜行动,聚焦计算、存储、网络、应用、绿色、安全六大方向开展技术创新,形成攻克核心技术的“算力强基一榜单”。
据王晓丽介绍,截至7月底,中国算力平台运营层注册企业用户超1000家,入驻算力服务商逾100家,上架优质算力产品110余项,接入主流基础大模型和垂类模型90余个,成功承载近10000张离散卡的供应汇聚、购买和即时开通服务,为1000余名开发者提供了多源多元的在线调用服务,累计沉淀数十亿条算力监测大数据。
Q地方分平台建设情况如何?
一句话回答:以山西分平台为例,已具备算力分析决策、资源登记、供需信息共享等能力。
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算力平台所属的山西、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区市分平台已建设投运并接入总平台。
“2024年10月,山西通管局联合中国信通院建设并试运行中国算力平台(山西)。”王千里介绍,“当前,平台已具备算力分析决策、资源登记、供需信息共享等能力。”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率先建成的综合算力平台,中国算力平台(山西)的开通运行能全面助力山西省算力资源统筹纳管、资源协同等能力的提升,对进一步摸清山西省信息通信业算力基础设施底数,有效承接周边热点地区外溢算力需求,拓展算力市场,推动算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赋能当地数字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0个省区市分平台已建设投运并接入总平台。
Q企业能用这个平台做些什么?
一句话回答:依据用户业务需求,按需匹配最适合的算力资源,打造普惠、易用的算力服务。
对于企业而言,中国算力平台可实现跨域算力的智能调度,企业可依据用户业务需求和多样化的调度策略,按需匹配最适合的算力资源,打造普惠、易用的算力服务。
“中国算力平台能够汇聚更多类型、更大规模的社会算力资源,包括通算、智算和超算等,实现跨地域、跨机构、异构架构的算力统一汇聚,支撑‘东数西算’和‘中训边推’等典型应用。”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云网产品部副总经理全兵表示。
以“中训边推”为例,中国算力平台能够整合分布在各地的算力资源,在通算资源池中完成训练数据的预处理,在大规模智算中心进行大模型训练,再将训练完成的模型推送至距离用户更近的边缘资源池进行推理服务,从而显著提升业务响应速度与用户体验。
Q中国算力平台未来有何发展规划?
一句话回答:持续扩容接入资源、丰富算力产品矩阵、优化算力交易流程、推动算力资源聚合、完善算力产业生态等。
当前,我国以“点、链、网、面”为主轴,体系化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工作。记者获悉,作为“全面赋能”的重要抓手,下一步,中国算力平台将在现有10个省区市分平台接入的基础上持续扩容,通过丰富算力产品矩阵、优化算力交易流程、推动算力资源聚合、完善算力产业生态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智算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为我国算力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郭亮表示:“未来,中国算力平台将持续推动我国算力贯通,加速推动各地分平台及行业分平台建设,打造成为具备算力供需匹配、算力资源流通、算力技术研发、算力模型应用等功能的全方位、综合性算力服务平台。”
对于地方分平台的发展规划,王千里表示,将以中国算力平台(山西)为契机,协调推动省内各算力供给企业积极承接北京等地算力外溢需求,进一步助推京晋两地共建北方算力服务走廊,以算力赋能京津冀晋蒙区域协同发展,为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算力保障。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类型的算力资源接入中国算力平台,我国算力资源将实现均衡布局与高效利用,释放算力引领未来发展的巨大潜能,为持续巩固提升信息通信业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