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不可能形成大三角,他们之间最大的利益矛盾就是欧洲,要知道,目前桌子上最有营养的菜,对美国来说是中国和欧盟,对中国来说是美国和欧盟,中美短时间吃掉对方也不现实,所以现在摆在东大和西大面前,最有营养的菜就是欧洲! 美俄为啥压根凑不到一块儿?说白了就是欧洲这块肥肉在中间挡着道呢。美国心里门儿清,要是欧洲跟俄罗斯走太近,自己在全球的老大地位就不稳了。俄罗斯也明白,欧洲就是自己的摇钱树,尤其是德国这种工业大户,没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工厂都得停摆。可俄乌战争一打响,这盘棋直接乱了套。 俄乌战争开打,核心目的就是把俄罗斯和欧洲的联系彻底掐断。以前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顺着管道往欧洲流,那叫一个顺畅。德国的汽车厂、化工厂,之前全靠俄罗斯的便宜天然气过日子,2021年俄罗斯给欧盟送了1560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了欧盟进口量的四成。 就说德国巴斯夫集团吧,单靠从俄罗斯买天然气,一年就能省几十亿欧元成本。要是这买卖一直做下去,欧洲经济对俄罗斯的依赖只会越来越深,到时候美国想插手都插不进来。 结果乌克兰直接把俄罗斯的“友谊管道”炸了,这条往中欧送油的大动脉一下就断了。匈牙利、斯洛伐克的炼油厂立马没了原料,加油站排起百十米的长队,连德国都得从自己的战略储备里挤油支援。这一炸不光让欧洲的能源供应乱成一锅粥,还把美俄欧之间的矛盾全挑明了。 美国趁这机会,赶紧跟欧洲签了个7500亿美元的能源大单,说要补上俄罗斯留下的缺口。可这数字也太离谱了!欧盟现在一年从美国买能源也就花760亿,要达到协议里的目标,等于每年得买三倍多的量。美国那些能源公司就算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三年内也没法把产能提这么高。 更搞笑的是美国自己国内的天然气价格都跟着涨,老百姓怨声载道。荷兰合作银行算过账,要是真按协议执行,美国本土的能源价格至少得涨两成,到时候美国选民第一个不答应。 反观中国,没费啥劲就把欧洲市场拿下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跟欧盟做买卖就干了2.82万亿,平均一天下来就得150多亿。德国大众从中国进的汽车电池,比从美国买便宜30%,直接把特斯拉揍得找不着北。 更绝的是中欧班列,现在每周有1300多列火车来回跑,把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源源不断运到欧洲。现在匈牙利超市里的中国酱油,都比俄罗斯的便宜一半。 俄罗斯这边就惨了。2024年俄罗斯靠卖油卖气赚的钱,占国家预算的比例从41%直接掉到30.3%,可军费倒涨到12.1万亿卢布,快占GDP的6.3%了。为了撑住战争,俄罗斯不得不把苏联时期的老坦克拉出来翻新,前线士兵都吐槽,发的防弹衣还是1980年代的老古董,根本不顶用。更要命的是,欧洲市场丢了,俄罗斯的石油只能折价卖给印度和中国,每桶比国际市场价低15美元,一年下来就得少赚好几百亿美元。 现在欧洲成了三方抢食的主战场。美国用北约绑着欧洲,逼着各国多掏军费买美国武器。2024年德国军费涨到GDP的2%,这里面六成钱都花在买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战机上了。中国则靠“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悄悄布局,2025年上半年中国给欧盟出口的汽车零配件涨了9.7%,德国宝马在沈阳的工厂还把产能扩大了一倍。俄罗斯想靠打折卖能源拉拢欧洲,可除了匈牙利,其他国家根本不买账,波兰甚至把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量降到了零。 最有意思的是欧洲内部的分歧,匈牙利偏不跟俄罗斯彻底断交,2024年还偷偷从俄罗斯买了32亿立方米天然气。美国急了,放话要收拾匈牙利。另一边,立陶宛、波兰这些东欧国家倒上赶着拍美国马屁,主动喊美军过来驻扎。这种分裂让欧洲在美俄中欧的博弈里,更像个提线木偶,谁都能扯两下。 现在这局面就是,美国想把欧洲当枪使,用来对付中国;中国想跟欧洲好好做买卖,当合作伙伴;俄罗斯想重新靠能源拿捏欧洲,可没一个能完全如愿的。 欧洲就跟块夹心饼干似的,被这三方来回捏。美国以为断了俄欧联系就能独占欧洲,没成想中国趁机插了进来;俄罗斯以为打赢战争就能保住欧洲市场,结果把自己家底都打光了。 这场博弈最后谁能赢?现在说不准,但有一点很清楚——欧洲这块肥肉,注定是美俄中欧掰手腕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