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俄军空袭炸毁欧洲外交机构,冯德莱恩和斯塔默采取行动 俄军再次对基辅发动大规模空袭,此次空袭罕见波及市中心区域,导致欧盟驻乌克兰代表处和英国文化协会办公室严重受损。 俄军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随后在记者会上辩解,说这次打的是乌克兰隐藏在市区的军工设施。可基辅市民拍的定位视频不会说谎:导弹落点离欧盟大楼还不到 50 米,第二次爆炸时,连三条街外的便利店货架都震倒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第一时间在布鲁塞尔拍案发声。她没绕圈子,直接在紧急视频会议上甩出现场高清照片 — 照片里,欧盟的蓝色旗帜还挂在楼外,却被烟熏得发黑,旗角沾着水泥碎。“这不是误炸,是对欧盟外交底线的挑衅!” 冯德莱恩当场拍板,把原本计划分三批给的 50 亿欧元援乌资金,改成一次性到位,而且特意加了条:其中 12 亿专门用来升级基辅市中心的防空系统,“不能再让欧洲人的办公地点,成了导弹靶子”。 这边冯德莱恩刚表态,英国工党领袖斯塔默也紧急出手。 他没先忙着谴责,而是先给英国驻乌大使利兹・特拉斯打了四十分钟电话,反复确认文化协会工作人员的安危,又让团队连夜统计受损物资清单。 第二天一早,斯塔默直接在议会喊话:要拨 2000 万英镑搞 “文化重建基金”,不光修英国文化协会的办公室,还要帮基辅修复那些被炸的博物馆、图书馆。“ 俄军炸得掉房子,炸不掉俄乌民众的文化联结。” 他这话,特意避开了英国政府一贯只谈军事援助的老调子。 联合国发言人杜加里克也坐不住了,当天就念了声明,说《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里写得明明白白,外交机构是 “不可碰的红线”,俄军这事 “踩了国际法的底线”。 可俄方根本不接茬,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在社交平台回怼:“乌克兰早就把军工零件藏在外交区附近,拿民用建筑当‘挡箭牌’,俄军打击的是军事目标,没做错。” 两边各说各的理,连带着国际外交圈都炸了锅 — 不少外交官私下吐槽,以后去乌克兰出差,怕是得先查好防空洞的位置。 其实这次空袭,早有苗头。 前两周乌军在赫尔松、扎波罗热一线搞反攻,虽然没夺下多少地盘,却把俄军的两个弹药库炸了个底朝天,还牵制了俄军在东部的兵力。 俄军这时候把导弹扔到基辅市中心,明着是报复,暗着是想敲山震虎 — 毕竟欧盟和英国是乌克兰的 “金主”,炸了他们的机构,就是想让欧洲掂量掂量:再这么援乌,自家在乌的人会不会出事? 更有意思的是欧洲这边的反应。冯德莱恩把援乌资金和 “保护外交机构” 绑在一起,其实是借着这事压下成员国里的 “援乌疲劳论”;斯塔默搞 “文化重建基金”,也是想在英国政府的 “军事援助牌” 之外,打出一张 “软实力牌”,挣点民心。 说到底,两边都没只停留在 “谴责” 上,全在借着这次事件,给自家的对乌政策加码。 现在基辅市中心的氛围还没缓过来。 欧盟驻乌代表处的工作人员暂时搬到了郊区的临时办公点,门口堆着刚运来的防弹玻璃;英国文化协会的工作人员则在整理没被炸坏的书籍,打算先在地下防空洞里办小型读书会。 只是没人敢说,下一次空袭会不会再来。这次是外交机构,下次会是什么?从炮弹对轰到文化机构遭殃,这场冲突的 “战场边界”,正在被一点点撕开 — 而冯德莱恩和斯塔默的那些动作,与其说是 “应对”,不如说是在这场越来越没规矩的对抗里,慌慌张张地给自己找 “安全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