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0人团队连轴转 7天啃下“硬骨头”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8月1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阳光格外明媚。在宁夏百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川科技)的厂区内,一群身着工装的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收拾仪器、整理记录——一场历时7天的特种设备“全面体检”已圆满收尾。

从8月3日开始检验到收官,在宁东市场监管局的协调下,宁夏回族自治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研究院(以下简称宁夏特检院)以远超预期的效率,为这家民营企业抢回了宝贵的生产时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监管为民”的责任担当。

企业特殊需求与“超预期”响应

百川科技是一家专注化工领域的企业,其生产线的核心设备——278台压力容器、1133条压力管道日前迎来定期检验周期。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是法定的强制性要求,关乎安全生产,更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

百川科技原本与一家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洽谈过,对方给出的最短时长为20天,但是尽早开工的需求让企业并不满足于此。于是他们联系了宁夏特检院,希望能进一步压缩检验周期。

起初,宁夏特检院根据常规流程评估,预计最少需要10天,最终却在短短7天就完成了检验检测工作。

“这哪是检验,简直是‘特检加速度’!”百川科技常务副总管明星难掩激动地说,“原以为10天已是极限,没想到特检院不仅提前完成,还帮我们理顺了设备管理的‘糊涂账’,连操作人员的规范动作都手把手教,服务太贴心了。”

“特检加速度”的背后支撑

这份“超预期”的背后,是宁夏特检院“全区一盘棋”的硬核统筹。为保障企业尽快投产,宁夏特检院紧急从吴忠市、石嘴山市等分院抽调骨干力量,组建起50人的专项检验团队——即将退休的分院院长驻场指挥,年轻检验员更是开启“连轴转”模式:每天7时40分进场,午间短暂休整后13时40分复工,傍晚加班至21时;夜间另有探伤检测组接力,直至次日6时完成射线检测作业,24小时轮班确保检验不停歇。

效率背后,质量从未打折扣。在检验检测现场,压力容器的每一个焊缝、压力管道的每一处接口都被仔细“扫描”。

“我们的任务不仅是‘查问题’,还要‘找隐患’。”宁夏特检院宁东分院院长王文达介绍说,检测内容涵盖表面缺陷、埋藏缺陷、宏观变形(如鼓包、支架位移)等,相当于给设备做一次“全面体检”。技术人员当天发现问题当天反馈,同步指导企业整改,从根源上杜绝易燃易爆物料泄漏的安全隐患。

除了高效完成检验任务,宁夏特检院还将服务关口前移,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我们发现,百川科技的特种设备管理台账不够完善,现场操作人员的规范意识也需要增强。”王文达说,在检测间隙,团队专门抽出时间为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设备日常维护要点、操作规范等,并协助企业建立标准化台账,从被动检验转向主动管理。

常态化的弹性服务机制

据了解,像服务百川科技这样的“高效检验”,在宁夏特检院并非个例。针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特种设备密集区域,该院早已形成“大企业提前对接、小企业随报随检”的弹性服务机制。此次为该公司检验时,正是考虑到企业体量与投产需求,提前开始沟通检验准备事项,从搭建脚手架到制定安全预案逐项交底,才为“7天攻坚”打下基础。

8月10日下午,当最后一份现场检验结果交到企业手中,意味着企业可以按计划恢复正常生产。从清晨的现场统筹到深夜的射线检测,从精准的缺陷排查到细致的台账指导,宁夏特检院用7天时间,在火热的8月里写下了“质效双优”的特检答卷,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保安全、促发展”的使命担当。

□本报记者李志强通讯员杨璞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