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三八线南北冲突升级,韩国军队北上进攻,美国借联合国名义介入,派出部队和舰队,向北推进,直逼鸭绿江。中国边境安全受到威胁,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中央领导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跨鸭绿江入朝作战,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抗击侵略。 志愿军装备落后,但官兵斗志高昂。从第一次战役开始,在云山地区设伏,击溃美军一部。长津湖战场,志愿军顶严寒,迫使联合国军后撤。1951年初,推进到三八线附近,战场形势逆转。 联合国军换司令李奇微,此人针对志愿军后勤弱点,采用步步推进战术。1951年1月,反击志愿军补给线。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第一阶段志愿军进攻,攻占多个高地。第二阶段5月16日,向东推进,试图包围敌军,但联合国军机动快,反形成包围。 到5月下旬,约10万志愿军陷入包围,前线弹药粮食短缺,形势严峻。彭德怀司令员在前线指挥部查看地图,分析敌情,发电报向毛泽东主席汇报困境,包括部队位置和敌军部署。 毛泽东主席接到电报,召集同志讨论。有人建议增派部队,有人提出局部撤退。主席听后,自己在办公室思考,从古今战役中汲取经验。三小时后,下达八字命令:“两面夹击,转守为攻”。 彭德怀收到电报,认可此令。但其他将领困惑,彭德怀解释,意在内部撕开口子,与外部部队合力夹击。大家理解后,部署行动。派出侦察队摸清薄弱处,夜晚志愿军集中火力进攻,撕开缺口。外来部队从外围攻击,形成夹击,敌军混乱,志愿军冲出包围。 突围后,敌军追击。彭德怀命令63军在铁原阻击。从5月28日起,63军挖掘战壕,面对敌方进攻,坚守阵地,击退多次冲锋。战斗到6月12日,付出代价,但挡住敌军,确保主力转移。 这场战役,志愿军粉碎联合国军企图,维护战场主动权。抗美援朝战争,前八个月运动战,五次战役将敌赶回三八线;后两年阵地战,粉碎敌进攻。志愿军以弱胜强,保卫家园,体现中国人民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