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据外媒报道,中国工信部等部门要求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证实大量采购H20是否合理,并建议采用国产替代方案。这个不应该是建议,应该是必须使用国产替代!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监管机构的核心要求是,企业需要解释清楚,为什么必须使用H20芯片,而不是转向我们国内自己生产的同类替代产品。 虽然官方文件的措辞是“建议”采用国产替代方案,但了解情况的企业普遍感受到,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继续采购这款美国芯片,已经面临着不小的现实压力,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太明智的选择了。 是7月31日,我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约谈了英伟达公司。 约谈的核心目的,就是要求英伟达对其H20芯片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特别是被质疑的“追踪定位”和“远程关闭”等潜在技术风险,提供详细的技术说明和证明其安全性的材料。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国内权威媒体也发表了分析文章,明确指出H20芯片存在性能远低于其国际版本、功耗过高不符合我国能效标准、以及硬件和软件层面存在安全后门疑虑等关键短板。 这些安全担忧其实在技术圈子里早有讨论,如今被官方层面正式提出并要求企业回应,信号已经非常清晰——安全可控是底线。 那么,为什么我国监管部门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对H20芯片的采购和使用采取更严格的审视态度呢? 表面上看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确保自主可控的战略决心。 大家可能还记得,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曾戏剧性地解除了对H20芯片的出口禁令,允许英伟达和AMD向我国销售。 然而,这个解禁是有附加条件的,美方要求芯片销售额的15%要上缴给美国政府作为“分成”。 这种既想赚我们的钱,又要卡我们脖子的做法,显然触碰了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必须坚持的底线:自主可控。 有分析就指出,美方内部报告曾坦言,放行H20出口的本质,是想用性能较低的芯片来延缓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 因为他们也承认,我们国内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其芯片产品在性能上已经追平了H20。 面对这种意图明显的技术遏制,我们的回应策略很明确:通过严格的安全审查,强力推动国产替代。 我国在政策层面推动国产芯片替代的决心是坚定的、有步骤的。例如,国家已经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到2026年,国内数据中心所使用的芯片中,国产芯片的比例必须超过40%。 这是一个硬指标,也清晰地指明了方向。所以,对科技巨头采购H20的“建议”,在实质上传递的是“必须”的信号。 它要求企业不仅仅从商业成本角度考虑,更要从供应链安全、技术自主和国家战略层面去评估采购行为。 更重要的是,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虽然过程艰难,但每一步都夯实了我国技术自立的基础,避免了在关键命脉上受制于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