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中美关系的最终结局,极有可能就是脱钩。因为美国的真正目的,就是亡我之心不死! 美国之所以能长期稳坐世界头把交椅,靠得就是手上掌握着美元这个全球通用的支付工具。比如2023年,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比超过58%;美国进口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出口出去的“美元纸”,却被各国央行,尤其是中国央行,大举购买美国国债。到去年底,中国持有的美债规模还在约8600亿美元左右,这样的体量,足以影响到美债市场的稳定。 这些年,中国出口贸易持续高涨。2022年中国出口总额高达3.59万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多,美国享受到了什么?既拿到了源源不断的物美价廉商品,还能让世界帮他们消化赤字。 可到了中国开始推动高科技自主突破,比如华为被制裁、芯片设备被限制出口、甚至连ASML光刻机都被美国施压不卖给中国,这一切都说明,美国越来越忌惮中国的“追赶”。 贸易战打响后,不止关税一轮轮加码,美国还拉上欧盟、日本、韩国搞“芯片联盟”,一度把中企踢出供应链。一边高喊自由市场,一边实际动手设限,摆明了只愿意让中国当世界工厂,却不愿意中国晋身技术强国。 另外,美国还限制中企到美上市,禁止敏感领域投资,甚至限制流向中国的先进AI云算力,手段越来越全面。每一招的核心,就是想掐住中国向高处走的脉。 但中方选择了逐步“去美化”。比如,2023年中国买入美债数量明显下降,只占全球美债持有总量的12%左右,比2018年最高峰时降低三分之一;而且中俄贸易中,本币结算的比例已提高到40%以上,不再一味依赖美元。 很多新兴市场国家跟着响应,像巴西用本币和中国结算贸易,沙特计划用人民币结算能源,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明显松动。 同时,内需策略也没落下。中国有14亿人口、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和蓬勃的新兴互联网经济,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15万亿元,比疫情前增长了12.6%;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近60%,光2023年出口就突破500万辆。这些数据都印证了中国内循环框架逐步成型,创新产业、数字经济和自主品牌正不断发挥作用。 脱钩已经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全球分化的自然趋势。中国最大的韧性在于政策连续、统筹资源能力强,能以十年、二十年为单位推进转型。美国虽然现在看表面强势,但频繁换届、利益集团博弈,导致经济社会目标很难做到稳步推进。 最终谁能坚持战略耐力、不怕折腾,坚持自主创新和搞好国内经济,这才是长期胜出关键。未来中美的彼此依赖会越来越低,但世界格局正从美国独大,逐步向多极化转变,新的比较和选择空间正在形成。 你觉得,这样的脱钩结果会带给我们什么新变化?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讨论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