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张学良有多不懂政治呢?最能体现他之不懂政治的一句话,是他晚年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

张学良有多不懂政治呢?最能体现他之不懂政治的一句话,是他晚年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话。这段话,是在被问及“蒋介石为何没杀他“的背后缘由时说的,他的原话是: “实际上是夫人(宋美龄)保我,她跟人说'你要对那小家伙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即把你的事情公布出去',是她救的我。” 实际上,张学良能被囚半生而被杀,绝不能简单归因于男女情爱,不杀他,是蒋介石基于政治考量而做的选择。 蒋介石不杀张学良的原因,实际就藏在他过世时给儿子蒋经国的遗嘱里:“不要放虎!”没错,他把张学良当成老虎。那么问题来了,张学良为何会是老虎呢?我们知道,他对政治甚至一窍不通。 答案与张学良的原配妻子于凤至有关,是于凤至让张学良有了“虎”的威力。而于凤至,恰恰才是张学良最后阶段的保命符。这点,我们等会再说。 首先,张学良一开始的确是虎,因为他的手里有三十万东北军,可抗战结束后,张学良的兵被打散了,除却牺牲的部分,被打散的东北军加起来也就十万。这一阶段的张学良已经不是“虎”了,然而蒋介石这时候杀张学良于他的名声不利,所以,他并没有杀他。此时不杀张学良,是蒋介石给予彰显自己仁德的考虑。保住张学良,等于保住他自己的名节。 解放后,张学良的东北军基本已经没了,此时的张学良完全没啥用了,蒋介石动了杀心,决定杀他前,他逼迫张学良写了《西安事变忏悔录》,颠倒黑白。 张学良傻乎乎地写了,于凤至一看,就知道:这下张学良的命保不住了。于凤至是个非常懂政治的人,她立马意识到:要保住张学良的命,必须拿捏蒋介石的七寸。于是,于凤至开始将自己搜集的蒋介石消极抗日的证据,拿了出来。 蒋介石气急败坏,却又无计可施,毕竟自己的“名节”拿捏在于凤至手中。可他必须出了这口气,于是,他一边继续囚禁张学良,一边以基督教只能一夫一妻制、情妇不得进教堂为由,逼迫张学良和于凤至离婚,迎娶了赵四小姐为妻。 于凤至是个极其聪明的人,她拿到女儿递来的离婚协议书后,只长叹:这是政治。 所以,于凤至才是张学良后期真正的保命符,而非宋美龄。可惜,张学良此人,其心里装得下各种情情爱爱,却唯独装不下最爱他的原配于凤至。以至于,他始终未曾发觉:于凤至才是他真正的保命符。 张学良晚年接受采访时,屡次在提及于凤至时,蹦出:“我不太喜欢(于凤至),要不是我爹逼迫,我不会娶她。” 他说这话,究竟是为了讨赵四小姐欢心,还是内心的真实想法。答案应当是后者,毕竟,赵四小姐从来对他死心塌地,他完全没有必要说“违心”的话来讨她欢心。 张学良为何“不太喜欢”于凤至?原因可能恰恰与于凤至太懂政治有关,于凤至精明能干,对局势永远看得透透的,早年,张学良杀常荫槐、杨宇霆等,也是她在旁边出谋划策,后来西安事变爆发后,本在英国陪伴子女的于凤至也迅速赶回,通过三张底牌帮助张学良脱险,此三张底牌,分别是:一,联合奉系元老如张作相等人向南京政府施压,表明“杀张学良即与东三省百万将士为敌”。 二,通过沈阳商会组织东北民众签署三十万份血书请愿书,将民意压力传导至南京政府高层。三,借助与宋美龄的姐妹情谊及宋家在南京的政治影响力,成功迫使蒋介石放弃处决张学良的计划,改判“严加管束”。 后来,张学良被囚禁期间,于凤至曾两次阻止针对张学良的刺杀行动,在奉化溪口寺庙中时,她还假装晕倒阻止刺客行刺。 不得不感叹,于凤至一开始也是张学良的保命符。 可这样的于凤至,注定和对政治一窍不通,却把儿女情长、兄弟情义看得极重的张学良,不是一路人。这样的于凤至,注定也无法得到张学良的青睐。 于凤至之于张学良,终究是错付一生。然而,以于凤至的性格,若可重生回到嫁给张学良那年,她仍旧会选择“嫁”,只因为,她是于凤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