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4岁的蒋介石收到了前妻陈洁如的遗书,书信中寥寥数语,道尽了这个女人后半生的孤独,蒋介石看得泪流满面,4年后病逝。 陈洁如1906年生在上海一个纸业商人家庭,早年生活不算富裕,但她12岁就进了蔡元培办的爱国女校,那里教她识字读书,她结识了张静江的女儿朱逸民,也通过这个圈子认识了国民党的人。1919年,13岁的她在家宴上遇见32岁的蒋介石,他那时在上海混革命圈子,对她一见钟情。蒋追她时,向她妈保证自己已跟毛福梅分开,会明媒正娶她做唯一妻子。陈妈同意了,1921年12月,他们在上海永安大楼办婚礼,张静江证婚。她才15岁,他34岁。婚后,蒋给她改名洁如,说是纯洁的意思。 他们婚姻头几年还算平稳,她陪他回奉化老家祭祖,见到毛福梅,还跟蒋经国相处,那孩子叫她上海妈妈。她也帮蒋打理生活,1922年一起去广州,她在孙中山家见识了宋美龄,那时蒋的心思开始变。蒋经国小时候她照顾过,后来蒋经国也记得这份情。1926年,蒋政治上需要宋家支持,宋霭龄推波助澜,安排她跟宋姐妹见面,直接说要宋美龄取代她。蒋告诉她,这是政治婚姻,得娶宋美龄,但哄她去美国留学五年,之后复合。她犹豫,他装自杀逼她上船,1927年8月,她跟张静江女儿一起走了。 在美国,她还信蒋的鬼话,等着五年期限。可蒋公开发声明,说自己只有毛氏离婚,其他女人没婚约,这等于否认了她。她气得想自杀,被蒋派的人拦下。记者追着问,她只扔了句无可奉告。杜月笙给她寄大笔钱,她收下后闭门谢客,少跟人来往。蒋偶尔汇钱给她,两人除了钱和养女蒋瑶光,再没联系。她一生没再嫁,1961年移居香港,蒋经国帮她买房,给钱援助,因为小时候她照料过他。她就这样安静过日子,到65岁。 现在说说那封遗书的事。1971年1月,陈洁如在香港寓所中风,去世前写了封信给蒋介石。信里就几句话,大意是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只有你知道。这话点出她后半生孤单,从被抛弃到独自漂泊,全是委屈。蒋84岁收到信,据说他看后泪流满面,那一刻可能想起他们从1921年结婚,到1927年分开的那六年。她陪他风雨飘摇,他却为权力甩了她。信没长篇大论,就寥寥数语,道尽她的孤独。蒋看信时,身体已弱,四年后1975年4月,他因心脏病在台北去世,88岁。 陈洁如走后,她的回忆录成了焦点。她生前写了本回忆录,详述跟蒋的婚姻细节,包括他怎么追她,怎么背弃承诺。蒋在世时,死死压着不让出,国民党出高价买下版权,锁起来。直到蒋和蒋经国都走了,1993年,美国历史学家劳埃德·伊斯曼发现手稿,整理出版,叫《蒋介石的秘密过去:第二妻子的回忆》。书里她否认自己是妾,说蒋娶她时已离婚前妻,还提婚后蒋传给她性病,导致她不育。这些事蒋不想让人知道,怕损形象。 回忆录一出,闹得沸沸扬扬。书基于她笔记,讲他们1921年婚礼在上海永安大楼,她怎么陪他祭祖,怎么在黄埔军校生活。她还提蒋为娶宋美龄,骗她留学,实际一去不回。她在美听到蒋声明,差点跳海。书没美化蒋,点出他自私一面,为政治牺牲她。出版后,全球讨论蒋的私生活,有人说这揭开历史另一面。她的养女陈瑶光,改姓陈,嫁给国民党军官陆久之,在香港定居,偶尔看母亲旧物。蒋经国1988年去世前,还转钱给她,确保生活。 陈洁如的骨灰2002年移回上海青浦福寿园,这是蒋家第一个埋在大陆的人。她愿回故土,了却心愿。她的故事提醒人,历史人物也有私密一面,权力场上,女人往往成牺牲品。她从15岁嫁人,到65岁孤独终老,半生委屈浓缩在那封遗书里。蒋收到信后动情,但没改变什么,他继续执政到死。两人关系,从甜蜜到决裂,再到信件重提旧事,纠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