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7年,战士马占福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战后,部队组织前往他家慰问他的母亲,结果

1987年,战士马占福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战后,部队组织前往他家慰问他的母亲,结果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多方打听后才发现,马占福的母亲因为生活极度困难,竟然靠沿街乞讨维持生计。 在那个年代,很多农村家庭日子过得紧巴巴,马占福家就是典型例子。他出生在青海大通县一个回族村子,1966年的事,父亲走得早,母亲一个人拉扯他和弟弟。家里穷得叮当响,从小他就得帮着干活,年纪轻轻就懂事了。别的孩子玩闹的时候,他已经在地里帮忙,扛着锄头翻土,或者挑水回家。村里人看他这样,都说这娃早当家,靠谱。学习上他也上心,尽管学校条件差,土坯房里上课,他还是认真听讲,课后自己复习。成绩一直不错,可家里没钱供他上大学,十八岁那年,他就辍学了。转眼间,他决定参军,觉得这是条出路,能减轻家里负担。他对家人说,军队就是他的学校,他要用行动回报国家。入伍后,分到兰州军区边防部队,南疆那地方条件苦,山高林密,训练强度大。他适应得快,很快就学会了各种武器操作,在演习中表现突出。连长夸他像钢铁战士。第三年,他加入了组织,成为一名党员。这样的经历,让他从一个农村小子成长为合格军人。 马占福的部队驻守南疆,1987年初,边境局势紧张,他们接到任务,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具体是1月7日的战斗,老山前沿阵地。敌方工事坚固,我军需要突击拔点。马占福主动请缨,递交请战书,愿意上前线。战斗前一天,他用录音机录下遗言,连喊26声娘,作为对母亲的交代。战斗打响后,敌火力猛烈,他所在小队守山口要道。他先发现敌情,带人冲上去,架机枪阻击。一颗子弹击中他腹部,他简单包扎,继续作战。中午敌装甲推进,他决定用爆破筒摧毁。他背起筒子冲出,途中左肩又中弹,但他坚持到目标附近,引爆了筒子。爆炸后,他牺牲了,为部队赢得反击时间,最终守住阵地。部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像黄继光那样。战后,组织派人去青海慰问家属,到他家土屋时,门锁着,院子荒草多。邻居说母亲出去了,因为生活难,靠乞讨维持。士兵们在西宁街头找到她,她坐在巷口,面前放个破缸。得知儿子牺牲,她沉默了,接过录音机反复听。 马占福牺牲后,遗体安葬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离家远。母亲靠政府抚恤金过日子,但日子还是苦。她几次想去墓地看看,可身体弱,路费也不够,就没成行。弟弟马占贵后来也参军,复员回家照顾母亲。母亲临终前,拉着弟弟手,嘱咐他代她去取点墓土回来。1993年春节前,她去世了。马占贵记着这话,但当时条件有限,没能马上行动。二十五年过去,2012年,他终于收拾行囊,长途跋涉到哥哥墓前。他跪在碑前,挖起黄土装袋,带回青海,撒在母亲坟头。这样,母子算团聚了。马占福的事迹在当地流传,他作为烈士,代表了那个时代军人的忠诚和孝心。这样的精神,激励后辈在平凡岗位上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