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0年,北京军区司令杨勇上将参加劳动时,被石头砸断了脚,却四处求医无门。济南

1970年,北京军区司令杨勇上将参加劳动时,被石头砸断了脚,却四处求医无门。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上将听闻噩耗,他赶来探望,引得杨勇上将讲:“我不想见你。”杨得志上将却答:“我不怕影响,跟我去青岛治病。”

杨勇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那时候家里穷,日子过得紧巴巴。他从小就帮家里干农活,接触到革命思想后,1927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参加红军并入党。 从基层战士起步,他一步步积累经验,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征中,他带队穿越雪山草地,组织士兵互相扶持前行。 抗日时期,他在华北平原指挥部队设伏作战,击退日军进攻。解放战争时,他率军参加辽沈战役,攻克多个据点。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8年起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负责部队训练和防务工作。他和杨得志早年在红军时期相识,共同经历多次战役,建立起牢固的战友情谊。两人经常通过电报交流经验,协调部队行动。 杨勇一生注重实际,强调部队纪律和实战能力,他的经历反映出那一代军人从底层爬起的艰辛和奉献精神。很多人说,杨勇这个人直率,工作上不搞花架子,总想着怎么让部队更强。这份务实作风,让他成为军中可靠的骨干力量。 杨得志出生在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熟悉农活,1928年加入工农革命军,很快入党。他参加过长征,担任团长时指挥部队渡河,确保安全。 抗日战争中,他在冀中平原作战,组织夜间突袭,缴获物资。解放战争后期,他指挥平津战役,包围敌军。 1955年获上将军衔,1960年起任济南军区司令员,组织军事演习。杨得志一生戎马倥偬,从士兵成长为高层将领,亲历几乎所有重大战争阶段。 他注重实战创新,创造了不少经典战例,为国防事业立下功勋。和杨勇一样,杨得志也强调团队协作,战友情谊深厚。 两人早年并肩作战,杨得志常说,战场上靠的就是互相支持。这份经历让他在指挥岗位上总能稳住局面,不慌不乱。杨得志的作风接地气,喜欢和士兵聊天,了解基层情况,避免脱离实际。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军人成长靠积累,靠对事业的忠诚。很多人佩服他那种从底层一步步上来的韧劲,觉得这才是真本事。 六十年代末,杨勇按照安排到石家庄周边农场蹲点。他适应环境,和工人们一起劳作,融入集体。1970年冬季,农场炸山采石建宿舍,杨勇主动参与工作。 不料石头砸断他的腿,伤势严重。农场医务室设备不足,无法治疗。家人求助多处,却屡屡碰壁。几天后,杨勇腿部肿胀发热,情况危急。 这时,杨得志在石家庄执行任务,得知消息后立即前往医院。杨勇不愿见面,担心影响对方。杨得志坚持探望,两人见面后,杨得志看到病房条件差,决定带杨勇去青岛休养。尽管杨勇拒绝,杨得志还是安排人员抬他上车,赶赴青岛。 这件事体现出战友情谊的宝贵,在困难时互相扶持。杨得志不顾个人影响,坚持帮忙,显示出军人本色。杨勇的伤情通过这次转移得到妥善处理,避免了更坏结果。 这段经历也反映出那个时代求医的现实困难,以及老战友间的互助精神。很多人后来提起,都觉得这份情谊值得学习,避免了小事酿成大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