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0年,25岁的秦德君再次打胎。34岁的茅盾搂着她痛哭流涕,执意休妻给她名分

1930年,25岁的秦德君再次打胎。34岁的茅盾搂着她痛哭流涕,执意休妻给她名分。可几日后秦德君出院,住所早已人去楼空,她心灰意冷吞下200片安眠药……

茅盾对未来的生活信念表达得简单而坚定,他强调抓住当下,以现实的理想做应该做的事。这一理念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作家和评论家,也是一位经历过普通人喜怒哀乐的普通人。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极致,成为人们眼中伟大的文学家。 民国时期,许多才子都面临包办婚姻的束缚,其中不乏如徐志摩、郁达夫等抛弃妻子的例子。相比之下,茅盾的选择显得不同。他曾与情人秦德君有一段情感纠葛,甚至同居过一段时间。然而,在复杂的情感关系中,茅盾最终选择回归家庭。 茅盾的成长深受家庭的影响。他的父母为他树立了胸怀天下的信念。他在12岁时的一篇作文中写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明确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这种思想在他成长过程中不断深化,并贯穿于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 13岁时,茅盾进入湖州中学。在一次自命题写作练习中,茅盾借用庄子《逍遥游》的寓意,创作了一篇名为《志在鸿鹄》的文章。他通过描写一只大鸟展翅高飞、嘲笑地上无能为力的猎人,表明了自己少年时的雄心壮志。 这篇文章不仅内容深刻,还与他的名字“德鸿”相呼应,表现出他独特的思想和文学天赋。他的先生对这篇文章赞赏有加,评价茅盾“将来能为文者”。

1930年的上海,深秋的寒意已经渗透进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落。25岁的秦德君躺在病床上,面色苍白,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在这里做这样的手术。病房里,34岁的茅盾握着她的手,眼泪不断地落下。他一遍遍地向秦德君保证,一定会给她一个名分,会和发妻离婚。那一刻,秦德君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然而这希望只维持了短短几天。当秦德君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朋友家中时,等待她的只有一室空荡。茅盾带走了所有属于他的东西,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朋友看着她欲言又止,最后只说出一句"中计了"。秦德君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目光呆滞。当天夜里,她吞下了整整200片安眠药。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在逃往日本的轮船上,秦德君遇见了茅盾。那时的茅盾已经是声名显赫的作家,而秦德君正在逃避通缉。在船上的日子里,茅盾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温柔。他会把秦德君递给他的钱放在鼻子下闻一闻,会笑着说这钱有香气。他们一起将过去的名片抛向大海,仿佛要和过去的生活做个了断。 最难忘的是在日本入境时的那一幕。面对日本宪兵的盘查,茅盾毫不犹豫地称秦德君为自己的妻子。那一刻,秦德君的心被深深触动。虽然她知道茅盾已有家室,但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 当秦德君第一次发现自己怀孕时,茅盾以"不想要婚外子女"为由劝她打掉孩子。手术后的第二天,秦德君就匆匆赶回日本照顾茅盾。后来由于政治原因,两人不得不回到上海,寄居在朋友家中。

茅盾在创作《子夜》时,最初计划描写都市与农村交相呼应的场景,因此收集了大量与城镇和农村相关的素材。然而,随着小说结构的调整,《子夜》的背景被限定在都市中。茅盾决定将搜集到的乡镇题材素材单独创作,于是完成了《林家铺子》。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小镇商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逃脱店铺倒闭命运的故事,展现了社会动荡对基层商人的巨大冲击。 1932年,茅盾两次回乡,目睹了乌镇及周边农村受到资本压迫的真实景象,这进一步深化了他对农民生活困苦的理解。他在写作《子夜》时已研究过中国蚕丝业受日本丝制约而濒临破产的现象,以及茧厂和丝厂如何通过压低桑叶和蚕茧价格加剧对蚕农的剥削。 这些观察促成了《春蚕》的诞生,随后他继续创作了《秋收》和《残冬》,构成了完整的“农村三部曲”。这些作品与《林家铺子》相辅相成,分别通过城乡平民和农民的视角,揭示资本主义、官僚压榨等因素对社会底层的深重压迫。 他的散文《风景谈》曾被新版教材选入,但文章被修改了100多处。对此,茅盾致信编写组,明确反对随意修改作品内容。他质问编写组为何擅自增加如“大小铃铛”之类的描述,并指出这种不尊重作者风格的行为是不合理的。这封信迫使编写组做出让步,保留了《风景谈》的大部分原貌。 茅盾强调吸收民族文艺优秀传统,结合五四以来的文学精神,并融入当代社会的现实。他的代表作《子夜》和《腐蚀》在艺术结构上学习了《红楼梦》的精髓,展现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网络和人物关系,体现了中西文学艺术的融合。 茅盾不仅为文学创作作出巨大贡献,根据其生前遗愿,他将25万元稿费捐赠设立了“茅盾文学奖”。这一奖项创立于1981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旨在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动社会主义文学发展,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也是首次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延续了他生前的文学理想,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标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