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东大与西大,已经不再是互相“拿错剧本”这么简单,而是实实在在的终于都活成了对方的样子!现在是西大逼着东大造芯片,东大逼着西大打螺丝,西大特别想变成制造大国,东大特别想变成消费大国。更离谱的是现在的东大,要求门户开放、主张自由贸易,而西大,高筑关税壁垒、保护民族工业。 阅读前请观众朋友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其实,最近十五年,“谁才是世界工厂”的问题越来越变得不重要了,大家更在意的是,谁有能力把芯片、技术、创新都握在手里。 以前东大只负责装配,是世界供应链里的组装能手,可西大搞封锁之后,东大被逼得只能硬着头皮挖掘自主研发,现在芯片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 虽然路难走,投资大,进步慢点,但谁都看得见,东大正在咬着牙往前冲,不少人担心,突破难,市场受限,但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它越来越敢于争夺国际话语权。 转头看西大,日子就没以前那么潇洒了,过去它把简单制造交给别人,自己搞技术、玩金融、做消费,日子过得顺。 但产业出走,劳动力贵,供应链一停摆,西大才发现,失去制造业的后果不是一般的重,现在想回头搞工业,却发现工厂不好建,年轻人更不愿意一头扎进产线,重新打螺丝根本没那么简单,社会也早就习惯了高消费低生产,想变回以前,哪有那么轻松。 有意思的是,东大变开放了,把市场和资本引进来,想把自己打造成全球新消费中心,科技和品牌双轮驱动。 反而西大变保守了,老想着关税、限制、保护,各种措辞换着花样防着东大。 表面上是两个国家的事,其实是全球经济力量重新洗牌。到底是继续拉高壁垒,还是重新拥抱全球化,没人有十足的把握。 说到底,这种角色互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戏码了,历史上,西大也曾靠一波波的保护主义崛起,到巅峰花了几十年。 今天东大能不能像当年的西大那样一路高歌?谁也不敢断言只能“只争朝夕”,变化太快了,谁也不想落后一步。 现在可以看出来,东大与西大早已不是谁模仿谁那么简单,而是都在拼命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这背后其实关乎全球经济怎么分工,未来会不会出现新的“规则制定者”。 等到下一个时代的答案出来,只怕两边都已经不是曾经的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