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为何中国坚持买上千枚脱靶严重的R27导弹?美空军司令:眼光长远

《兵器知识》杂志在2014年曾报道了一款颇为独特的导弹——R27空空导弹。该杂志直言,这款导弹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囧导弹”,原因无他,只因为它的脱靶率极高,严重影响了它的实际作战效能。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尽管R27的脱靶问题如此严重,中国依然选择引进了超过千枚该型导弹。这一决策引发了美国空军司令的感慨,他认为中国此举展现了眼光的远见。那么,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R27的背景。这款导弹最初由苏联设计,刚面世时便受到了西方的高度评价。原因在于,苏联在研发这款导弹时融入了多军种通用化的设计理念,旨在满足不同作战需求。外形上,R27继承了苏联空空导弹“气动优先”的设计思想,且具备了多种灵活的选择:可以配备雷达导引头、红外导引头、被动雷达导引头或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也有离散杆和破片两种选择,甚至火箭发动机也有不同的版本。所有这些特点让R27的技术性能远超当时西方的“麻雀III”和“阿斯派德”导弹。

西方对这款导弹的关注并非没有原因。随着俄制战机(如米格和苏系列)挂载R27后,西方纷纷预见到,这款导弹可能会让俄方战机在空战中占据上风。因此,西方开始加紧研发主动雷达导弹,如AIM-120,以应对R27所带来的威胁。然而,尽管R27初期获得了大量关注和赞誉,其后期的实战表现却让人失望。

在伊拉克和南联盟的战斗中,R27的表现几乎是“零战绩”。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与厄立特里亚之间爆发的埃厄战争更是暴露了R27在实际使用中的一大缺陷——极易脱靶。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在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与数字化方面相对落后,从而影响了导引头的性能和稳定性。尽管在苏俄的自用情况下,由于有高素质的维护人员,R27的问题并不明显,但一旦出口到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导弹的性能缺陷便暴露无遗。

在埃厄战争后,R27的“光环”彻底褪色,从曾经的“先进导弹”逐渐沦为“囧导弹”。但即便如此,中国仍然决定大量引进这款导弹,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90年代初的中国空军在装备上存在很大短板。当时,我国仍大量使用着歼6、歼7、歼8等老旧战机,面对来自美国的空中威胁,甚至难以应对岛内的防卫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空军急需更新装备,尤其是空空导弹。恰逢中俄恢复军事合作,双方达成了引进苏27及其生产线的协议,中国也顺势引进了R27导弹。尽管R27有着严重的脱靶问题,但在那个阶段,导弹的引进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然而,R27的技术缺陷并没有被忽视。中国迫切希望能够升级这款导弹,但俄罗斯却并未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幸运的是,乌克兰给了中国一个契机。那时,乌克兰刚刚独立,经济形势严峻,许多军工企业面临破产风险,其中包括阿尔乔姆公司,这家公司曾深度参与过R27的研发。为了生存,阿尔乔姆公司主动联系中国寻求合作。

中国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与乌克兰展开了合作。通过采购升级版的R27并引进相关技术,中国不仅提升了导弹性能,还借此加深了对空空导弹的理解。通过逆向工程和技术合作,我国很快在R27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霹雳12空空导弹,这款导弹标志着我国空空导弹从半主动雷达制导到主动雷达制导的成功过渡。而后,我国在霹雳12的基础上,继续研发出了霹雳15和霹雳17等更加先进的空空导弹。

在2015年,当时的美空军司令卡莱尔曾对中国的做法表示钦佩,认为中国并没有因为R27的脱靶问题而放弃,而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了空空导弹的发展,这也展示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远见卓识。

总的来说,虽然R27在实战中的表现并不理想,但它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技术平台。通过与乌克兰的合作,中国不仅解决了导弹的技术瓶颈,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续的导弹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在空空导弹领域的战略眼光以及不断追求创新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