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来到了北京,想收回父亲当年购置的四合院,然而住户却不认账,并提出如果想收回,就每家给几百万,无奈之下,他只好找上相关部门,那杜维善最后有没有收回房产呢? 杜月笙这人从1888年出生在浦东高桥镇,家里穷得叮当响,四岁就没了妈,爸也很快撒手人寰。他从小流浪街头,卖过水果,十四岁进果行当学徒,慢慢混进青帮。靠着贩鸦片和开赌场,他一步步爬上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了上海黑帮头子之一,手下管着烟土贸易、金融啥的,还跟国民党高层搅和在一起。杜月笙娶了五个老婆,第一位沈月英早死,第二位陈帼英管家,第三位孙佩豪生孩子,第四位姚玉兰生了杜维善,第五位就是京剧演员孟小冬。他给孟小冬在北京买了那四合院,当成礼物。 1949年他带着家人去香港,1951年病死在那,享年63岁,遗嘱里把财产分给子女,包括北京那房产留给杜维善。杜维善1933年生,是杜月笙最小儿子,童年过得还算富足,但眼见父亲的帮派勾当。父亲死后,他随妈姚玉兰先去台湾,后移居加拿大,从事商业,日子低调。他对古钱币感兴趣,成了收藏家,研究专家,还获过上海市白玉兰奖。杜维善一生捐赠古币给大陆博物馆,好几千枚,价值不菲。他2020年死在温哥华,87岁。 说起杜月笙的发家史,这家伙起步就靠不正当路子。早年他依附黄金荣、张啸林这些大亨,加入青帮后,从底层干起,参与打砸抢,逐步控制鸦片生意,那时候上海滩烟馆遍地,他从中捞了不少油水。到了1927年,他帮国民党镇压工人运动,换来更多权势,开了银行、公司,表面风光,背后全是黑道交易。杜月笙的家庭也乱七八糟,五个老婆生了十一个孩子,杜维善排行老七,小时候在上海大宅子里长大,周围保镖林立。他爸杜月笙爱摆阔,办过大寿宴,收礼无数,但本质还是靠敲诈勒索维持。杜维善长大后,没沾父亲的黑帮路子,转而做正经生意,在海外安家。晚年他痴迷古钱币,翻阅资料,鉴定真伪,捐赠时一箱箱运回大陆,帮博物馆丰富藏品。这点上,他算洗白了家族名声。杜月笙的遗产问题也棘手,北京那四合院只是冰山一角,其他财产散落各地,子女们大多没争抢。 杜维善的生平挺有意思,他不像父亲那样张扬。1933年出生时,杜月笙已是大佬,家里仆人成群。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带全家去香港,杜维善才16岁,跟随颠沛。父亲1951年死后,姚玉兰带着孩子们去台湾定居,杜维善在那读完书,后来移居加拿大温哥华,从事贸易公司,赚了些钱,但远没父亲的规模。他对历史感兴趣,尤其是中国古币,花费大量时间收集,从拍卖行买,从私人手里淘,积累上万枚。杜维善还写过文章,分享研究心得,成了圈内专家。1991年他回大陆时,已近60岁,除了要房产,还捐了不少币给上海博物馆。晚年他多次往返中美,捐赠总量超两千枚,价值上亿。他2020年去世,留下遗嘱,继续捐献藏品。杜维善的低调生活,跟父亲的嚣张形成对比,也反映时代变迁,黑帮后代转向文化领域。 现在聊聊1991年那件事,杜维善带着房契去北京东四轿子胡同,要回父亲1946年买给孟小冬的四合院。那房产是杜月笙遗嘱指定的遗产,杜维善觉得理所应当。但院里住了20多户人家,都是上世纪50年代房管部门分配的职工家庭,已有房产证。住户们不认旧契,开价每家几百万补偿,否则不挪窝。这要求在当时经济条件下,简直天文数字。杜维善没法答应,只能求助房管局。部门查档案,发现1953年因原主在香港联系不上,房产被代管,后分给无房职工,成了合法产权。类似案例不少,比如西城其他旧宅,原主后代要回时,只得小部分,还赔钱。杜维善碰壁后,没再纠缠,渐渐放弃。事件暴露历史遗留产权难题,新中国初期代管政策是为民生考虑,住户扎根几十年,形成社区。杜维善的举动虽有依据,但现实中法理难敌既成事实。 那事件细节更复杂些,杜维善1991年去北京时,带着1946年的地契,那纸张牛皮制成,已泛黄。他找到四合院,发现挤满人家,烟火气重。住户们听说来历后,态度强硬,强调住了30多年,孩子出生长大,不可能白走。补偿几百万的要求,是基于北京房价上涨,院子位置好,值钱。杜维善转而找相关部门,递上文件,工作人员翻旧档,确认代管历史。政策上,私人财产在特定时期转为公有,住户通过正规手续占有。杜维善没法律胜算,只能作罢。事后他没上诉或闹大,安静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