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已经饿了3天的唐满洋,趁着夜色率部爬上了美军580.7高地,谁知上面一个美军都没有,他一愣:"难道情报有误?"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1年5月,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后期,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利用其发现的志愿军“礼拜攻势”弱点,在志愿军北撤时发起猛烈反扑。 志愿军第63军189师566团在洪川江南岸掩护主力转移。 5月20日凌晨,一架美军运输机在566团后方的小理山地区空降了部队。 这支空降兵的任务是在志愿军后方建立据点,切断566团与大部队联系,配合正面美军实施围歼。 566团团长朱彪立即命令战斗力最强的3连代理连长唐满洋,务必迅速歼灭这股威胁。 此时3连处境极其艰难。 历经月余血战,全连仅剩40余人,弹药匮乏,且因后勤线被封锁,战士们已断粮整整三天,体力严重透支。 但军情紧急,唐满洋毫不犹豫地率队连夜奔袭美军可能占据的制高点——580.7高地。 侦察兵报告:“580.7高地没有发现美军踪迹!” 这反常情况引起唐满洋警觉。 美军放弃如此重要的战略高地必有蹊跷。 他分析:美军可能因兵力有限、惧怕夜战近战,放弃易暴露的高地,转而埋伏在附近便于隐蔽和发挥火力的小山头,企图诱使志愿军登高后实施围歼。 唐满洋派出多组侦察兵仔细搜索,果然发现美军空降兵分散隐蔽在580.7高地附近三座林木较密的小山上,正构筑工事,形成相互支援的犄角之势。 唐满洋识破了美军陷阱。 他决定集中兵力,先打掉其中位置相对孤立的A山头。 他亲率十几名精干战士组成突击队夜袭A山,其余战士由指导员带领,埋伏在A山与B、C山之间打援。 突击队凭借夜色掩护悄然摸上A山头。 眼前景象令人意外:大部分美军裹在睡袋里熟睡,哨兵也警惕性低下。 唐满洋发现一名熟睡美军手腕戴着夜光表,判断其为军官。 为打乱敌军指挥,他当机立断,举枪击毙该军官。 枪声惊醒了美军,也惊动了B、C山头的敌人。 被击毙者确是A山头指挥官。 他的死亡导致守军陷入混乱。 志愿军突击队趁机猛攻并发起白刃冲锋。 饥疲但勇猛的战士们近战搏杀,美军很快崩溃,部分投降。 与此同时,B、C山头美军赶来增援,但被山下埋伏的3连主力顽强阻击,攻势受挫。 唐满洋成功肃清A山之敌,粉碎了美军建立据点的企图。 此战,唐满洋以过人胆识和精准判断,率缺粮少弹、极度疲惫的小部队击溃美军空降兵,消除了后方威胁。 保障了566团安全转移,挫败了李奇微“插钉子”的意图,为后续铁原阻击战赢得了时间。 战后评功出现波折。 在A山头战斗中曾有美军士兵投降,但当团长朱彪赶到时,俘虏已被处决。 这违反了志愿军“优待俘虏”政策。 唐满洋晚年解释:当时B、C山敌军正在猛攻,情势危急,被俘美军听到援军声音后躁动,几人突然试图夺枪并呼喊联络。 唐满洋不懂英语,但判断若俘虏暴动得逞,部队将遭灭顶之灾。 为保全战士性命,他迫不得已下令处决了反抗的俘虏。 因此事,唐满洋受到批评,原本应得的更高荣誉受到影响,最终只被记三等功。 但这无损其英勇。 1958年部队大比武中,已是老兵的他七发七中,却在射击时突感面部剧痛,血流不止。 众人惊愕发现,他竟从鼻旁皮肉中抠出一颗在朝鲜战场负伤后遗留体内长达七年的子弹头! 这枚子弹成为他在朝鲜浴血奋战最震撼的见证。 唐满洋在580.7高地附近的战斗,展现了志愿军基层指挥员的机智勇敢和战士们在极端困苦下的坚韧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事迹的缩影。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铁在烧:弹尽粮绝下的生死追击 志愿军铁原大战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