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15岁的混

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15岁的混血妻子务必改嫁!妻子后来怎样呢?   在中国空军的创建史上,有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叫刘亚楼。他用毕生心血打造了一支铁血之师,却在55岁那年因操劳过度撒手人寰。1965年,病榻上的他拉着小自己15岁的混血妻子翟云英,留下了一句令人揪心的遗言:“我走了,你就改嫁吧。”这句叮嘱是深情还是无奈?翟云英又会如何选择?一个革命将领和他的家庭,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15岁的混血妻子务必改嫁!妻子后来怎样呢?刘亚楼,这位中国空军的第一代领军人,1910年出生在福建武平的一个穷苦人家。1929年,19岁的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投身革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他一步步从普通士兵成长为军事指挥员,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历史性战役,靠着过人的胆识和才干,在战场上屡建奇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首任司令员。那时候,中国空军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有飞机、没有飞行员,连像样的机场都寥寥无几。刘亚楼临危受命,带着一帮热血青年,从零开始建队伍。他亲自制定训练计划,挑人、教人,甚至不顾身体亲自上阵指导飞行训练。   可这份拼命的劲头,也让他的身体一天天垮了下去。长期熬夜、操劳,再加上战争年代落下的病根,刘亚楼的健康早就亮起了红灯。1964年,他被查出肝癌晚期,医生说时间不多了。可他还是硬撑着,能干一天是一天,直到实在撑不住,才住进北京301医院。1965年3月,他的病情急转直下,生命走到尽头。弥留之际,他拉着妻子翟云英的手,喘着气说出了那句遗言:“我走后,你还年轻,孩子们也小,你要改嫁,找个好人照顾你们。”   翟云英1928年出生,是个中俄混血儿,1947年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刘亚楼。那时候,刘亚楼已经是战功赫赫的将军,而她不过是个19岁的年轻姑娘。她不光是将军的妻子,还是一名出色的内科医生,温柔贤惠又独立坚强。两人结婚后,生了三个孩子,日子过得虽然忙碌,但也温馨。可谁也没想到,幸福会这么短。丈夫去世时,翟云英才37岁,三个孩子都还小,最大的不过十多岁,最小的才几岁。面对刘亚楼的遗言,她哭得撕心裂肺,却坚定地回了句:“我不会改嫁,我要守着你,守着我们的家。”   刘亚楼走后,翟云英没再找别人,而是咬着牙撑起了这个家。她继续在空军总医院当医生,凭着自己的本事养活三个孩子。那时候日子不好过,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管家,苦是真苦。可她从没抱怨过一句,总是笑着面对生活。她常跟孩子们说:“你爸为国家拼了命,咱们不能给他丢脸。”在她的教育下,三个孩子都很争气。长子刘煜滨后来成了工程师,次子刘煜万当了医生,女儿刘煜鸿做了教师。     翟云英不光守住了家,还守住了刘亚楼的精神。她没让他的故事埋没,主动整理他的传记和文集,把他的革命信念和军事思想传下去。她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丈夫的理想。这种坚持,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她不是靠着丈夫的光环活着,而是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尊重。     刘亚楼和翟云英的故事,放到今天看,还是挺让人感慨的。他是个军人,把命都献给了国家;她是个妻子,用一辈子守住了承诺。那个年代的人,信念强得像块铁,无论是打仗还是过日子,都带着一股子拼劲。刘亚楼临走前那句“改嫁吧”,听着简单,其实是掏心窝子的疼爱。他知道自己给不了妻子后半生的依靠,才会这么叮嘱。可翟云英偏偏不走寻常路,选择了守寡,把家和孩子扛在肩上。   刘亚楼当空军司令那几年,中国刚建国,底子薄得可怜。别说空军了,连基本的工业基础都没有。他硬是带着人,从苏联学技术、买飞机,再到自己培养飞行员,一步步把空军撑起来。抗美援朝的时候,中国空军第一次亮相,就让敌人刮目相看。这背后,有他多少个不眠夜,谁也数不清。他不是那种坐在办公室发号施令的人,而是真干实干的主。听说他身体不好时,身边人都劝他歇歇,他却说:“国家的事不等人,我歇了,谁来干?”   翟云英后来的日子,也不容易。一个人带孩子,还得应付各种流言蜚语。有人劝她改嫁,说她年轻漂亮,不该守着过去过。可她从没动摇过。她觉得自己守的不是一个空壳子,而是和刘亚楼一起的那份情,还有他对国家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