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西南联 大决定聘请沈从文为文科教授,月薪360元,大家举手同意。不料,刘文典突然站起来,猛拍桌子并大骂:“沈从文算什么东西,给他4毛钱都算多,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 1943年,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中国许多大学被迫南迁,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这所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联合组成的学校,汇聚了当时中国顶尖的学者和学生。尽管条件艰苦,学术氛围却异常浓厚。不过,即使在这样的地方,教授之间的矛盾也没少过。这次的主角,就是国学大师刘文典和文学大家沈从文。 那年秋天,西南联大中文系开会,讨论聘请沈从文当文科教授,月薪定在360元。当时教授的工资一般在300元左右,360元不算特别高。沈从文是现代文学界的名人,写过《边城》这样脍炙人口的作品,学生们都挺喜欢他。会议上,大家举手表决,眼看就要通过了,结果刘文典突然站出来,把这事儿搅得天翻地覆。 就在表决快结束时,刘文典拍案而起,怒气冲冲地说:“沈从文算什么东西?给他4毛钱都算多!他要是教授,那我是什么?”这话一出,全场都懵了。他接着炮轰沈从文,说他没正经国学功底,只会写点白话文,根本不配跟陈寅恪这样的大咖比。他还顺带给自己和别人定了“价码”:陈寅恪值400元,他自己40元,朱自清4元,沈从文连4毛都不值。刘文典这脾气,真是火爆得不行。 面对刘文典的当面开炮,沈从文没吭声。他低着头,静静地坐在那儿,一句话也没说。有人可能会觉得他这是怂了,但其实这挺符合他的性格。沈从文一直是个低调的人,不爱跟人吵架。他可能觉得,跟刘文典这种火爆脾气硬碰硬没啥意思,干脆就先忍着,等结果出来再说。 尽管刘文典反对得那么激烈,沈从文的聘任还是通过了。他正式成了西南联大的教授,开始教写作课,学生们对他评价还挺高。不过,刘文典的怨气没消,后来还经常公开贬低沈从文,叫他“乡下人”什么的。这场冲突虽然过去了,但俩人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刘文典为啥对沈从文这么大意见?其实有几方面原因。 刘文典是国学出身,研究《庄子》《淮南子》这种传统经典,自认为学问高深。而沈从文是个现代作家,小学都没毕业全靠自学,写的是新文学。这俩人走的完全是两条路,刘文典看不上沈从文那种“没根底”的学问。 刘文典狂得很,觉得自己是《庄子》研究的天花板,连庄周都得跟他平起平坐。沈从文呢,低调内敛,平时不爱显摆。这样的性格对撞,哪能不擦出火花? 西南联大是个学术高地,教授的名头和资源都金贵。刘文典可能觉得,沈从文进来会分走他的风头,甚至威胁到他在国学圈的地位,所以拼了命地反对。 沈从文的坚持与成就 沈从文没被这场风波打倒。他在西南联大教书教得挺好,学生汪曾祺后来还成了大作家,多少受了他的影响。后来,1949年后,他转行研究古代文物,写出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样的大作。1988年,他在北京去世,留下了不少文学和学术遗产。 刘文典呢,后来继续钻研他的国学,写出了《庄子补正》,由陈寅恪作序,学术界评价很高。1958年,他在昆明去世。他的学问没得说,但那狂傲的脾气,也确实给他惹了不少麻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