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去中国我就辞职!”一位德国空姐说,机上的人都对此感到疑惑,但空姐接下来给出的理

“去中国我就辞职!”一位德国空姐说,机上的人都对此感到疑惑,但空姐接下来给出的理由令所有人都哭笑不得 克拉拉·施密特,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小镇,26岁,是一名汉莎航空的空姐。她从小就对天空着迷,家门口的老橡树下,她常抬头看飞机划过天际,梦想有一天能飞遍世界。她用功读书,练就了流利的英语和标准的德语,21岁时通过了航空公司的严格选拔,穿上深蓝色制服,胸前别着银色翅膀徽章,正式成为国际航线空乘人员。她的第一班飞行是去巴黎,之后又飞过纽约、东京、悉尼等地,每到一处,她都会在小笔记本上记下当地的美食和见闻,贴上票根作为纪念。 她的职业生涯顺风顺水,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都备受好评。她在模拟舱训练中总能完美应对紧急情况,乘客们也喜欢她亲切的笑容。然而,当公司通知她执行飞往北京的任务时,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她翻出厚实的长袖制服,塞满一箱子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消毒湿巾和手套,甚至带上抗生素和止泻药。她站在宿舍的镜子前,整理好制服,把袖口扣得严严实实,准备好应对她想象中的“恶劣环境”。登机那天,她拖着行李箱,步伐缓慢,手里攥着一包湿巾,显得格外谨慎。13小时的飞行中,她几乎没休息,始终保持警惕。 克拉拉的抗拒并非无缘无故。她对中国的认知完全来自西方媒体的报道,那些报道描绘了一个贫穷、脏乱的国家,街道上满是垃圾,乞丐随处可见,连饮用水都不安全。她从未接触过其他信息来源,也没机会验证这些描述的真假。这些片面的信息在她脑海中构建了一个落后的中国形象,让她对这次任务充满排斥,甚至多次向公司提出辞职,却都被拒绝。她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满满的防护用品,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克拉拉在飞机上说出“去中国我就辞职!”时,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抗拒。她的同事和乘客们听后一片哗然,有人投来疑惑的目光,有人轻声议论。她向机长解释,称自己担心中国的环境恶劣,怕在那样的地方生病。她的理由让大家觉得既好笑又不可思议,因为她的描述完全基于道听途说。她准备了两大箱防护用品,口罩、手套、消毒液一应俱全,甚至带了止泻药,生怕在“落后”的中国染上疾病。 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后,克拉拉带着戒备走下舷梯。她原本以为会闻到刺鼻的气味,却发现空气清新。她拖着行李走进航站楼,里面宽敞明亮,地板光洁,指示牌清晰。她推着行李箱,穿过登机通道,来到出口,看到一条宽阔的高速公路,车辆川流不息,全是新款轿车和电动车。她站在路边,盯着眼前的景象,试图寻找她想象中的破败痕迹,却一无所获。机场周边整洁有序,工作人员穿着制服,笑容和善。 她入住了一家五星级酒店,房间宽敞,设施现代化,床单洁白,浴室配备智能设备。她站在窗前,看到北京夜景灯火辉煌,街道上车流不息,完全不像她预想中的贫民窟。晚餐时,她点了北京烤鸭,服务员端来一盘片好的鸭皮,配上甜面酱和荷叶饼。她吃了几口,觉得味道远超预期。她用餐巾擦了擦嘴角,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动作比之前放松了许多。 一位中国乘客主动和她交流,提到她对中国的印象可能有误,建议她亲自感受一下。她点了点头,开始留意周围的环境,发现这里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秩序远超她的想象。她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认知完全建立在不准确的信息上。 第二天,机长汉斯带克拉拉游览北京。他们来到天安门广场,国旗在晨风中飘扬,游客们川流不息。她走过石板路,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城楼,停下脚步观察周围。接着,他们走进一条胡同,灰砖墙上爬满藤蔓,孩子们骑着自行车经过。她推开一家小店的门,点了杯咖啡,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掏出手机拍下几张照片,记下几行笔记。 他们还去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看到高楼上挂着科技公司的标志,年轻人捧着电脑包匆匆走过。她走进展厅,体验了虚拟现实设备和扫码支付,成功用手机买了一杯奶茶。她把手机放回口袋,脸上露出笑容。后来,他们乘坐高铁,列车以高速行驶,车厢安静舒适。 克拉拉还游览了故宫、颐和园和798艺术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创意。她的笔记本上多了许多新记录,照片里满是北京的风景。回国后,她把这些经历整理成一篇长文,发布在社交媒体上,配上照片和视频,讲述了一个真实、充满活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