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5年冬夜,北京北总布胡同,梁思顺冲进林徽因家,当着面破口大骂:“此般才女,

1935年冬夜,北京北总布胡同,梁思顺冲进林徽因家,当着面破口大骂:“此般才女,带坏我女儿!”屋里茶香犹在,客厅却一片沉默,林徽因站在原地,眼神平静,只轻轻叹了口气。她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但从大姑子口中骂出来,还是让她心头一颤。 那天晚上,梁思顺气势汹汹地来接女儿周念慈,这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孩,因为太喜欢这位“舅妈”,常跑来林徽因家小住几晚。 她崇拜林徽因的学识,也喜欢听她讲课外书、聊世界见闻、教她看建筑图纸。 可在梁思顺眼里,这不是“熏陶”,而是“带偏”。 林徽因留过洋,说得一口流利英文,读诗、画画、搞建筑,样样精通,连泰戈尔都夸她是“东方有光的女孩”。 这样的女人,注定活得不符合传统观念,可偏偏她嫁进的是梁家。 梁母李蕙仙,是顺天府尹的女儿,讲究的是“三从四德”,一辈子的梦想是成为“贤妻良母”。 所以,当年她撞见林徽因在医院里为受伤的梁思成擦汗时,瞬间暴怒:“男女授受不亲,你怎么这么不检点?” 那年,他们已订婚,林徽因照顾未婚夫天经地义,可李蕙仙一句“还没进门”,就把她批的体无完肤。 这场病房风波之后,林徽因在梁家彻底被贴上了“行为不检点”的标签。 李蕙仙回到家就把这口气撒在长女梁思顺身上,天天念叨:“这个女人太能作,不能惯她。” 梁思顺从小在母亲膝下长大,最听话,也最认这一套“家风”。从此,林徽因就是她心里的“危险人物”。 再后来,林徽因和徐志摩共同演出《齐德拉》,文化圈里赞不绝口,梁家人却觉得丢人。 她们不在乎林徽因演的是不是戏剧经典,只在乎她和“旧情人”台上台下多说了几句话。 “这就是个不知羞耻的女人!”李蕙仙说道。 1928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不顾家族阻力,最终在海外完成婚礼。那时梁启超还在世,靠着他的支持,林徽因终于进了梁家的门。 可梁启超去世后,这个家便不再“欢迎”她。 每一次家族聚会,梁思顺总是一副冷面孔;孩子叫一声“舅妈”,她都不自在;而最让她愤怒的,是她的女儿在书房里听林徽因讲徐志摩、讲莎士比亚的时候,眼里有光,心里多了点“自由”的苗头。 “你整天去她家,学她那些不结婚的朋友,学她说‘婚姻不重要’,那你以后还怎么做人?” 她气得跑到林徽因家,拉着女儿就走。走前还不忘扔下一句:“我的女儿要是学坏了,就是你林徽因害的!” 林徽因没解释,她从来不解释,她只是明白,解释没用。 她太清楚,在那样的时代,在那样的家里,做一个有想法的女人,本身就是“不对”的。 她照样画图、写诗、搞设计,后来参与国徽设计、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又在艰难的日子里救回快要失传的景泰蓝。 一个个现实的项目,一个个不现实的梦,她统统扛下来了。 多年后,林徽因在给朋友的信里轻描淡写地说过一句:“真羡慕你嫁了个独子。” 短短一句话,把她婚后的家族生活写得干干净净。 但她也说:“这些吵闹,别太往心里去。我还有很多图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