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7年,朱棣下诏全国选美,当美女们被送至北京后,锦衣卫首领纪刚先挑了其中最漂亮的充当自己的小妾,剩下的才送往宫里给朱棣当妃子,谁料几年后,纪刚却被朱棣以千刀万剐处死!
话说这纪刚啊,原本只是皇帝跟前的一条“恶犬”,却没想到自己尾巴翘得太高,反而触了龙须。锦衣卫这差事本就敏感,说白了就是替皇帝盯着满朝文武的耳目,可纪刚却把这权力当成了自家的摇钱树。自打选美那事儿之后,他算是摸准了皇帝的性子——朱棣靠靖难之役夺位,心里头本就揣着个怕人谋反的大石头,纪刚呢,就专挑那些对皇帝位子有点“想法”的人下狠手,什么藩王旧部、文人雅士,只要被他瞅见不顺眼,随便扣个“谋反”的帽子就能抓进诏狱。一来二去,满朝文武见了他都得绕道走,民间更是流传着“碰见纪刚笑,不如回家睡大觉”的顺口溜。
可这人啊,一旦尝到了权力的甜头,就像掉进了蜜罐子,再也爬不出来了。纪刚不满足于只在朝堂上作威作福,居然把爪子伸到了军队里。有一回,朱棣想检阅骑兵,纪刚居然敢在私底下搞小动作,让自己的亲信故意把战马养得又瘦又弱,就为了在皇帝面前显摆自己能整治军队,好跟掌管禁军的将领争权。更离谱的是,他还学起了前朝那些贪官的老路子,谁家要是被他盯上了,轻则抄家充公,重则满门抄斩,抄来的金银珠宝堆得家里比国库还热闹。有个不识趣的御史弹劾他,结果第二天就被人发现在巷子里断了气,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纪刚在杀鸡儆猴呢。
要说朱棣对纪刚的所作所为一点都不知情,那肯定是假话。可皇帝心里头也有本账:这纪刚虽说贪财好权,但确实是把整治政敌的好手,只要他一天在锦衣卫坐着,那些对皇位有想法的人就一天不敢动弹。直到有一回,纪刚干了件让朱棣后背发凉的事儿——当时有个藩王犯了错,朱棣下旨削了他的护卫军,纪刚居然偷偷把这些精锐士兵收编到自己名下,还让人打造了几千副盔甲藏在庄子里。这事儿传到朱棣耳朵里时,皇帝正端着茶碗听太监念奏折,听完之后手一哆嗦,茶碗差点摔在地上。要知道,在皇帝眼里,兵权就跟自家的命根子似的,纪刚一个小小的锦衣卫指挥使,居然敢私蓄甲兵,这不是明摆着要谋反吗?
朱棣这人,表面上看着脾气暴躁,实则心思比针尖还细。他不动声色地让贴身太监去查纪刚的底,这一查才发现,好家伙,这姓纪的居然还私刻了皇帝的印玺,没事就伪造诏书给自己捞好处。更让朱棣生气的是,当年选美那档子事儿,纪刚居然跟身边的小妾显摆过,说什么“皇帝老儿挑剩下的才是我的”,这话传到皇帝耳朵里,简直比当面扇耳光还难受。永乐十三年的某天,纪刚像往常一样进宫奏事,刚走到午门就被一群锦衣卫按在地上,他还没来得及喊冤,就被堵住嘴拖进了诏狱。
要说朱棣对付叛徒那是真够狠的,他特意下旨让纪刚受凌迟之刑,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千刀万剐。行刑那天,京城的百姓把刑场围了个水泄不通,眼看着刽子手从纪刚身上一刀刀割下肉来,人群里时不时爆发出叫好声。有人说,纪刚被割了三千多刀才断气,临死前眼睛还瞪得滚圆,像是死不瞑目。可在朱棣看来,这不过是杀鸡给猴看的手段——他要让满朝文武都知道,就算是自己养的狗,只要敢龇牙咬主人,下场就只有一个。
纪刚的事儿过后,朱棣对锦衣卫的管控更严了,后来还设立了东厂来制衡锦衣卫。可老百姓心里头都清楚,不管换多少花样,皇帝要的不过是稳稳当当坐在龙椅上,而那些妄图在皇权边上玩火的人,终究逃不过灰飞烟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