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德总司令的孙子被执行死刑的第二天,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外出参加重要活动。行车途中,她平静地对司机刘国和说:“刘师傅,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我的孙子犯了罪,昨天给枪毙了。”
25岁的朱国华,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年纪,却早早地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他出身名门,是开国元勋朱德的孙子,然而却没有继承祖父的革命传统和优良品德,反而在社会的大染缸里迷失了自己,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人们难以想象,一个从小在严格管教下成长起来的高干子弟,怎么会一步步堕落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
朱国华出生在1957年,父亲朱琦是朱德元帅的独子,母亲赵力平也出身于革命家庭。
在这样一个红色家庭里,朱国华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爷爷朱德对孙辈们既疼爱又严格,作为一名军人,他十分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朱国华和兄弟们从小就被灌输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
然而,优渥的家境和备受呵护的成长环境,让他养成了骄纵、任性的性格,缺乏吃苦耐劳的隐患。
1976年,朱德去世,朱国华失去了最敬爱的爷爷,也失去了人生的坐标。
四年后,他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天津铁路局工作。
初到天津时,朱国华还算是个循规蹈矩的青年。他待人热情,工作也比较用心。
然而好景不长,等大家知道他是朱德元帅的孙子后,一切都变了。
有人开始吹捧他,巴结他,他身边也迅速聚集了一群官二代、富二代。久而久之,朱国华迷失在了享乐和声色中。
他染上了一身恶习,旷工、赌博、嫖娼,样样不落。最可怕的是,他竟然将主意打到了无辜的女性身上。
他和社会上的狐朋狗友,利用家庭舞会的名义,诱骗女青年上门,强行和她们发生关系。
受害者一旦反抗,就遭到他们的毒打和凌辱。几年间,朱国华竟然侮辱了15名女性,受害人高达86人。
他的恶行既践踏了人伦道德,也严重违反了国家法律。可他却恃强凌弱,为所欲为,甚至以自己爷爷的政治影响力来要挟别人。
最终,朱国华被抓捕归案,没曾想,这时的他还在试图利用背景逃脱法律的制裁。
很多人不敢相信,朱德元帅的孙子竟然会犯下如此骇人听闻的罪行。对朱国华,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声讨。
更多人关注的是,朱德的遗孀康克清会如何对待这个犯了重罪的孙子。
作为朱国华的长辈,她有权为孙子求情,可是,康克清却没有。
当得知朱国华的罪行时,康克清悲愤交加,在朱国华的判决书上,她郑重地写下四个字:“同意死刑”。
用她的话说,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康克清的态度之所以如此坚决,是因为她始终铭记着丈夫朱德生前的教诲。
朱德曾对后人说,不管是谁,只要犯了法,就要受到惩罚,绝不能搞特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