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化”不是应对关税战的正确做法 据WWD报道,英国财政部决定审查备受争议的最低限度进口税漏洞,该漏洞允许跨国公司向英国出口商品而无需缴纳进口关税。 这其实是川普取消“小额包裏免税政策”的翻版。 自5月2日起美国正式取消对华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这让美国消费者一时难以接受,现在等待他们的不仅是价格翻倍的购物车,还有越来越慢的物流小哥。 而为了突破关税壁垒,中国企业也纷纷寻求对策,一是坚持本国策略,更加靠近本国市场、研发,依靠本国政策保住基本盘,静候国际环境转变。 另一种就是去本国化,将自己打造成一家外国企业,和曾经的国内同行划清界限,甚至支持国外对自身和中国同行的不利政策,以便获得身份认同。 希音是一家成立于南京、供应链在广东,用劳动力和高效的物流做到全球顶尖的跨境电商,但是如今却极力模糊自己的身份。 “确实,我们与众多跨国企业一样选择中国制造。不过总部设在新加坡,并在欧美设有分部,旨在服务全球客户。”面对记者采访,希音的区域首席战略官是这样回答的。 没错,在其高管眼中,是希音选择了中国,而不是中国市场诞生了希音。 尽希音长期以来致力于消除中国企业的身份认同,但在主流政治界,希音总是被认为是一家中国背景的公司。那么它这种配合将给国内制造商带来巨大压力,让后续各种不利于中国企业出海的政策更顺畅地实行。 个人认为,不管是中企还是外企,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要相信中国经济韧性和中国供应链的强大。 今年三月份,苹果公司高层来中国供应链工厂,其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就表示,”中国是我们供应链的一个核心部分,我们在这里投资了30年。我们会一直在这里——我不认为这会改变,我们将继续在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 说白了,川普的疯狂行为只是对全球化过去格局“昙花一现”的挑衅,甚至连冲击都很难说,更不用提改变。 但是,经历了这些事,大家也能看出,现任美国总统川普多么的反复无常,一味的退让和支持,恐怕只会助长对方的气焰,给予更多拿捏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