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八路军帮卫立煌突围,战后,卫立煌对杨勇说:“你们这个团,算是报废了!”杨勇解释:“阻击日军的,只有一个连!”听了这话,卫立煌愣住了!
国民党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带着部队在吕梁山区转移时,意外撞上了日军的主力部队,在狭窄的山谷里把卫立煌的部队堵了个正着。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卫立煌的部队虽然和八路军分属不同阵营,但在抗日大局下保持着微妙的关系。
被围困三天三夜后,卫立煌的部队已经断粮断水,士兵们连挖野菜充饥的力气都没了。
眼看着包围圈越缩越小,他带着十几个亲兵摸黑钻出包围圈,翻过两座山头找到了八路军第115师的驻地。
接待他们的是115师686团政委杨勇,听完情况,二话不说就摊开作战地图。
当时杨勇手里能调动的只有新组建的补充连,满打满算132人,步枪都是老套筒,每挺机枪只能分到30发子弹。
但杨勇在地图上画了个圈,选定了离驻地十五里的薛公岭,这是日军追击的必经之路,两侧山崖陡峭,中间有条羊肠小道。
当天夜里,补充连的战士背着铁锹摸黑上了山,他们在山腰处挖了三十多个散兵坑,把仅有的两挺机枪架在制高点。
他特意交代炊事班把最后半袋面粉烙成饼子,让战士们吃饱了埋伏,等到天蒙蒙亮时,山下的马蹄声已经震得碎石往下滚了。
板垣师团的先头部队压根没想到这穷山沟里会有埋伏,三百多号鬼子排成一字长蛇阵,钢盔在晨光里泛着青光。
走在最前头的少佐举着望远镜东张西望,望远镜的玻璃片反光正好晃到了山上的机枪手,杨勇当机立断提前开火,两挺捷克式喷出火舌,当场把鬼子队伍打成两截。
没曾想对方心理素质还挺强大,只见后面的部队马上架起九二式重机枪还击,掷弹筒打得山石乱飞。
补充连的战士猫在散兵坑里,专等鬼子往上冲时扔手榴弹,有个叫王二愣的新兵蛋子,抡圆膀子把两颗手榴弹捆在一起甩出去,正巧砸在鬼子架机枪的岩石缝里,轰隆一声把鬼子机枪手掀下了山崖。
从天明达到日落西山,补充连硬是靠着地形优势,把鬼子拖在山沟里七进七出,最后鬼子以为遇上了八路军主力,灰头土脸撤了兵。
等卫立煌带着大部队赶来时,阵地上就剩下七十多个挂彩的战士,个个脸上黑得跟灶王爷似的,可手里的枪还攥得死紧。
他绕着战场转了三圈,看着满地弹壳和炸烂的石头眉头不断紧皱,他原先估摸着八路军少说动用了半个团,等听说实际参战人数后,眼珠子瞪得溜圆。
后来在给蒋介石的密电里,卫立煌专门提了这事,说“共军之游击战术,确有独到之处”,在国民党高层传开后,还引发了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场阻击战的影响比想象中要大,为此板垣师团在战后调整了扫荡策略,再不敢让部队在复杂地形分散行军。
而卫立煌回到驻地后,偷偷给八路军送去了二十箱子弹和五匹战马,也算是以表感谢了。
杨勇的补充连虽然伤亡过半,但这一仗打出了名气,后来扩充成独立营的时候,周边村镇的小伙子都挤破头要来参军,最有趣的是那个王二愣,战后在缴获的日军钢盔上敲了个凹坑当烟灰。
信息来源:《杨勇将军派一个连阻击日寇,换来机枪100挺,子弹10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