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信,小米这次真把“概念车级别的科幻感”玩到了量产车上。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新能源车的用户和体验者,我本来对小米YU7的期待值很一般。
毕竟SU7刚上市,YU7八成就是个“套娃版本”——内饰大差不差,换个尾标完事,多数新势力都干过这事。结果这次曝光的内饰,真让我有点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个前排一整排“看不见”的屏幕,属实有点东西。
起初我以为那是一块超长联屏,小鹏、阿维塔不都玩这套吗?但仔细一看发现完全不是,它居然不是实体屏幕,而是类似AR投影的P-HUD技术。
懂点车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不是简单的抬头显示,而是“高精度投影到远处空间”,画面是“漂浮”在你视线里,跟实体屏完全不同,那种沉浸感和科幻感,堪称目前量产车里最接近未来座舱的一种方案。
更牛的是,宝马其实几年前就在CES上展示过类似的理念,但一直没落地,原因无非就是量产难、成本高、供应链跟不上。而小米这次居然敢实装,而且是放在第二款车YU7上,说实话挺出人意料。
你可以说雷军喜欢堆料,但在车上这种高成本技术敢第一个落地的,不是特斯拉,是小米。
这也不是纯视觉炫技,P-HUD本质上是“投射可变”,可以根据驾驶模式、导航、甚至未来的AR场景做定制化呈现,而且支持OTA升级。
你可以理解为,它是一个“未来增强现实座舱”的底层硬件之一。假如真量产成功,不只是小米得利,它甚至能推动整个HUD投影模组、光学涂层等产业链的成熟。对产业来讲,这玩意远比一个翻转屏或者升降摄像头重要得多。
但这里面也有现实问题。P-HUD这种东西肯定不是全系标配,我大胆猜测可能只会上到Max或顶配版,毕竟整套系统的光学模组+软件协同,成本不会低。而且如果前期供应链跑不起来,别说全系标配,能不能准时交付都是问题。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小细节是,方向盘也做了新调整,水杯架的区域做了重新布局,这说明小米不是简单换个壳,而是真的做了区别化设计。
就这点上来看,YU7和SU7并不是套娃,而是分工明确的产品节奏,一个打量,一个打质感。
所以,小米YU7到底是走“平替路线”还是走“技术破局”?现在不好说。但至少从这波内饰曝光看,小米有想法、有投入,也愿意冒险。至于最后能不能量产交付,我们等量产车出来再说。
写到这我就好奇了:
你觉得P-HUD这种技术真的是未来趋势,还是小米一时冲动的堆料?
如果YU7真把这技术整明白了,你愿意多花几万块上这个配置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