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目前存在产能过剩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行业,既有传统产业,也包括部分新兴产业:
一、传统产业:结构性过剩突出钢铁行业现状:产能利用率长期低于合理水平,2024年因房地产需求下行,建筑钢材需求进入下行周期,而板材品种新增产能过快,导致过剩压力加剧。政策应对:工信部暂停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并修订产能置换政策,严格限制新增产能。水泥行业现状:全年新增熟料产能达1000万吨,但房地产投资萎缩导致需求不振,行业通过错峰生产稳定价格。2023年产量创近13年新低,利润同比降幅达50%。转型方向:企业向砂石骨料等配套业务延伸,以抵消水泥亏损。电解铝行业现状: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地方政府为拉动GDP违规上马项目,导致产能集中于中东部高电价地区,企业亏损严重。政策应对:国务院要求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能向西北低电价区转移,并严禁优惠电价措施。平板玻璃行业现状:房地产市场萎缩导致建筑用玻璃需求下降,尽管光伏、汽车等领域需求增长,但总体仍面临过剩压力。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8.7%。结构调整:行业向光伏玻璃、汽车玻璃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呈现“传统产业结构性过剩与新兴产业阶段性过剩并存”的特征。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行业需通过政策调控和产业升级化解过剩;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则需在竞争中优化结构,同时警惕盲目扩张风险。未来,随着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完善,过剩产能有望逐步出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