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9年军委会议,毛主席发现粟裕不在,大怒道:你们谁有粟裕的本事

“你们谁有粟裕的本事!”1959年,在一次军委会议上,毛主席忽然发现,粟裕竟然没有在参会之列。随后,他便罕见地发了一次火

“你们谁有粟裕的本事!”

1959年,在一次军委会议上,毛主席忽然发现,粟裕竟然没有在参会之列。随后,他便罕见地发了一次火。

作为军中著名的将领,粟裕为何没有参会?两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毛主席竟然会如此看重他?

从初识到重用

对于毛主席来说,粟裕将军实在是一位非常“特殊”的人才。

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警卫员,到锋芒初露,再到最后被主席一步步提拔为开国大将,经历堪称传奇。

在两人并肩作战的几十年间,粟大将给过主席很多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也是为何他在毛主席心中会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原因。

两人遇见,是在粟裕跟随朱老总上井冈山的时候。

不过因为粟大将当时职务太低,平时又沉默寡言,不善言辞,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引起主席的注意。

细说起来,两人真正熟悉起来,还是因为一段患难与共的岁月。

1929年,毛主席因为过度操劳,身患重病,需要前往福建养病。

当时我军的处境十分危险,朱老总与陈毅不放心主席的安全,于是决定派可靠的人保护他。

在经过慎重考虑后,粟裕便成为了两人的最佳人选。

朱老总之所以做这个决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粟裕也是湖南人,与毛主席是老乡,能更好的照顾他。

还有一点,当初粟裕作为警卫员,参加过南昌起义。朱老总了解他是一个尽职尽责,作战也非常出色的战士,所以才放心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就这样,粟裕被任命为警卫连连长,开启了长达三个月护卫主席的工作。

那时毛主席住在永定附近天子岽的一个半山坡上,山下就是国民党陈唯元的部队。

粟裕每天都亲自在山坡上监视,致使敌人始终未敢进山一步。等到了晚上,他回去时,又总是能看到主席屋中还亮着灯,并且整夜都不灭。

那时主席虽然身体极度虚弱,但却时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每天坚持写文章,坚持斗争。

这让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粟裕都深受触动。往往主席工作一夜,他便站在门前守候一夜。

后来主席关心他的身体,便总是将他叫到屋里休息。也正是在这段时间,粟裕有机会阅读到了主席写的东西。

有一次,他正在看主席所写的关于游击战的书,看得十分入迷。毛主席见他感兴趣,便给他讲解了很多关于游击战的战略思想。

然而,过了一会儿,他又叹了口气说,不知道他写的这些东西究竟还能不能用得上。

粟裕明白,主席在牵挂着红军的未来。于是他安慰道,游击战还是适合红军作战的,等大家经过具体实践后就会认同这套战术了。

听了这位年轻小将的鼓励,毛主席备受感动。此后两人便经常交流作战经验与思想。在主席的影响下,粟裕的军事才能开始稳步提升。

回归部队后,他便将自己从毛主席身上所学到的知识都运用到了战场上,开始在军中崭露头角。

惊世之才

1930年,时任红二十二军六十五师师长的粟裕,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攻战斗。

面对敌人的十万兵马,毛主席与朱老总决定以“诱敌深入”的战术,集中兵力优势,歼敌一部。最后,他们将战斗目标定为了敌人精锐张辉瓒部队。

虽然我军先后设伏几次,但因为敌人太过谨慎,所以计划也一次次落空。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粟裕主动请缨,决定亲自前往敌营探查情报。之后,他乔装成敌排长,躲过了敌人数次盘查,成功混入敌营。

在这次行动中,他虽然没能获取敌人下一步的具体计划,但却了解到敌人现在士气低迷,求胜心非常急切。

他回到营地后便将情报告知了主席,并提议派一支小分队当诱饵,将敌人引到龙冈地区,打一场伏击战。

毛主席随即批准了他的请求,并将这个任务交给他亲自去办。

之后,粟裕便亲自带着一个营去引诱张辉瓒部队。与敌人接触后,他便率部边打边退,成功将敌人引到了我军的包围圈。

见时机已经成熟,他一声令下,随即周围埋伏的四万将士冲杀而来,枪炮声连成一片。

战斗到下午时,敌军基本被我军全歼,唯独不见敌师长的身影。毛主席派人来询问张辉瓒的下落,粟裕自信满满道:“张辉瓒跑不了!”

传令兵刚将他的话带到,便立即有一个骑兵疾驰而来,激动地向主席报告说:“张辉瓒已经捉住了!”

听到这个消息,毛主席大喜,连叫了三声“好”。

长征开始后,粟裕临危受命,继续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斗。中途他与毛主席失去了联系,处境十分艰险。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时刻谨记着主席对他的嘱托和教诲,一直坚持不懈地带着部队到处转战。

在经过血与火的磨炼后,他逐渐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指战员。

1945年,当他以机动灵活的方式,在运动战中战胜了数倍的敌军后,让毛主席都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毛主席不禁夸赞道,如今的粟裕可了不得,将来一定能指挥四五十万人的军队。

当时我军的名将不少,粟裕的资历也不是最深的一个,但毛主席却毫不介意地对他委以重任。

后来即使粟裕经常“抗命不从”,“大胆直谏”,毛主席也从未介意过,并且总是同意他的提议。

不慕名利的将军

全面内战打响后,老蒋调集重兵进犯我军的华东解放区。

为了避敌锋芒,毛主席传令给陈毅和粟裕,让他们都转到外线作战。

但粟裕认为,虽然我军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胜算,于是他向中央提议,先在苏中打几场胜仗再说。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想法太大胆,因此并不看好他。但毛主席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采纳他的意见。

有了主席的支持,他也再无后顾之忧,随后便有了后来闻名中外的“七战七捷”。

从此,毛主席便对他更加重用起来。

华中与山东两大野战军联合后,毛主席本想让他担任司令。但粟裕却认为自己资历不够,坚持将职位让给了陈毅。

毛主席感动于他不慕名利的高风亮节,但最终还是坚持将总指挥权交给了他。

而粟裕也没有让他失望。

在此后的鲁南、莱芜、孟良崮、济南以及淮海战役中,粟裕带领华野横扫千军,几乎没有败绩。

而国民党的一个个猛将,例如张灵甫、区寿年、王耀武、杜聿明、黄百韬、黄维则全都败在了他的手下。

至此,他在军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毛主席也将他视为了爱将。

1955年,在大授衔时,毛主席说,论功、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

但粟裕听说后却坚决要辞让军衔。最终,在毛主席的极力推荐下,他被授予了大将军衔,而且是第一大将。

此后,毛主席也一直信任他,重用他,只要是重要的场合与会议,就总是让粟裕参加。

然而,在1959年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毛主席惊讶地发现,粟裕竟然没有在受邀之列。

原来自从建国后,粟大将就因为旧疾,时常处在休养状态中。当时工作人员因为担心他的身体,不忍心让他操劳,所以并未邀请他参会。

毛主席听说后,却突然生气地说:“你们谁有粟裕的本事?”

在主席心中,粟裕的军事地位无可替代,即使身体有恙,众人也应该过问一下。

就这样,在主席的嘱托下,粟裕在不久后便受到邀请,参加了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

毛主席见到他后,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对于粟裕来说,毛主席是他军旅生涯中的指明灯,是看到他的才华,并一次次重用他的“伯乐”。

在他心里,没有主席这位心胸宽广、知人善任的伟大领袖,也就没有后来的他。

粟大将虽然不善言辞,但他心中却始终深深敬重着主席。

参考资料:

【1】常胜大将粟裕高风亮节:二让司令一让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年7月15日。

【2】新四军老部下谈粟裕将军传奇经历,人民网,2017年5月3日。

【3】粟裕回忆录,作者: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