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教育

妹妹该上高中了,不听家长的怎么办?​​​

妹妹该上高中了,不听家长的怎么办?​​​

妹妹该上高中了,不听家长的怎么办?​​​
特大好消息!准高三学生开始欢呼吧!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下半年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

特大好消息!准高三学生开始欢呼吧!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下半年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

特大好消息!准高三学生开始欢呼吧!根据最新得到的消息,下半年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们,这个暑假,将和高一高二学生一样,全部放满。任何地区、任何学校,不得少放一天假。当然,这也就意味着高三寒暑假补课彻底成为历史。从这届高三学生开始,高三复习时间至少要比往届学生少一个半月。至于周末、晚自习怎么变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消息。这种新变动,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自律的学生,绝对是拉开差距的好机会,可以增加考入名校的机会。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能通过找人补课,更早地进入高三复习,查缺补漏,也可以适当提高成绩。但是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一般,但又非常不自律的学生来说,可能会被远远地刷开!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呢?
哈工大这次估计要改写历史了。它怎么也没料到,刚公布取消留学生单间宿舍和高

哈工大这次估计要改写历史了。它怎么也没料到,刚公布取消留学生单间宿舍和高

哈工大这次估计要改写历史了。它怎么也没料到,刚公布取消留学生单间宿舍和高额奖学金,转头就有学生发现教务处贴出新规:中外学生共用洗衣房必须扫码排队。​有人翻出前几年的旧账,武汉大学曾一口气清退92名不达标留学生,当时外籍学生抗议声不断。可这次哈工大铁了心,连留学生食堂的英文菜单都撤了,改贴中英双语标识。​清华上个月处理美籍学生何某瑞倒是干脆,休学期满联系不上直接退学。现在各高校似乎通了气,教育部十年前推的趋同化管理突然开始动真格。​要说特殊待遇完全消失还为时尚早,但至少留学生在健身房抢器械会被保安请出去。教育经费花在刀刃上,终究是件让人舒坦的事。

弟弟在上海读大学,我每月给他600元生活费,爸爸给他1200元,这样他一个月

弟弟在上海读大学,我每月给他600元生活费,爸爸给他1200元,这样他一个月就有1800元可用。前几天,弟弟跟我视频,满脸愁容地抱怨生活费不够花。说我上班赚钱了能不能多给他点生活费。他给我细数每天的开销,早餐在学校附近买了个煎饼果子和一杯热牛奶,花了18元;午餐在食堂吃了红烧肉、炒时蔬和米饭,总共25元;晚上和室友一起点了份外卖盖饭,花了22元。一天下来,光是吃饭就花了65元,照这样算,一个月吃饭至少得1900多元。还没算上买牙膏、沐浴露这些生活用品的钱,还有他偶尔想买本书、添置点文具,以及和同学出去玩的花费。要是碰上学校组织活动,需要购买一些特殊的材料,开销更是直线上升。我想了想,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物价确实高,弟弟一个人在外面读书也不容易。所以,我打算从下个月开始,把他的生活费提到2200元。我给他1000,爸爸1200。我有点纠结,不知道给这么多生活费合不合适,大家一般给在上海读书的孩子多少生活费呢?来源网络
河南教育厅厅长毛杰发言了:如果教师的工资低于当地公务员,教师就没有必要上晚自习、

河南教育厅厅长毛杰发言了:如果教师的工资低于当地公务员,教师就没有必要上晚自习、

河南教育厅厅长毛杰发言了:如果教师的工资低于当地公务员,教师就没有必要上晚自习、早自习,也不应该在双休日无偿给学生补课。话音刚落,掌声雷动,顿时觉得这位厅长好有水平,在这方面的理解真是透彻。但可惜这并不是教育界的现实,很多地方的教师工资并不低于公务员,但还是要教师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就出现了“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尴尬现象:一方面以“师德”要求教师,教师要以报党、报国、报社会的情怀来激励自己,更要以“考核”来约束自己。另一方面却以“考核”来限制教师,教师付出远超回报,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说到底,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柴米油盐,也有自己的小家大业。如果不解决教师的这个待遇问题,再伟大的教育理想也会被现实击垮!
张雪峰:“能问出高考700分和700万,你要哪个,这个问题的人,本来就有问题!”

张雪峰:“能问出高考700分和700万,你要哪个,这个问题的人,本来就有问题!”

张雪峰:“能问出高考700分和700万,你要哪个,这个问题的人,本来就有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突然高考700和700万,你选哪个这个话题突然就火了,张雪峰看到之后,肚子就是一股气!因为这是一个根本就不用选择的问题,可是居然还有人把这个拿出来让大家选,他认为就完全就是一件吃大酱从来不蘸葱:完全就是咸的!当然,他这个专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人,也批评人家,所以他就用自嘲的方式说了自己不应该思考这个问题,现在不但思考了这个问题还发了个微博,自己实在是太无聊了!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大学教师,她怀着孕的时候,发现老公和她的学生搞在一起。她发现后直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大学教师,她怀着孕的时候,发现老公和她的学生搞在一起。她发现后直

我家楼上住着一对大学教师,她怀着孕的时候,发现老公和她的学生搞在一起。她发现后直接就崩溃了,天天在家又哭又闹,有时拿棍子砸墙,有时还不停在家里摔东西。经常大冷天的,给几个月的婴儿穿很少的衣服,还经常用婴儿车推着她孩子到很阴森的树下,也不让谁碰她的孩子。后来家里人没办法就把她送进精神病院。几个月后出来,因为吃药激素的原因,整个人胖了一圈,见谁都不认识。她老公倒好,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家也不回,孩子也不管。她婆婆只能咬着牙照顾这娘俩。后来好不容易离了婚,她婆婆非常生气,说这些年她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把大人照顾的好好的。家庭就这样散了。有时候想想,婚姻这事儿真的不好说。有些人遇到这种糟心事,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来;楼上这位大姐,虽然被伤得遍体鳞伤,最后还是能重新站起来。但话又说回来,为什么非得让女人独自承受这么多?男人犯的错,却害得一家人跟着遭罪。要是当初她老公能多负点责任,这一家人的日子,会不会是另一种模样?
今日热议:高考700分和给你700万你要哪个?看了下对学生的采访,基本上都是选7

今日热议:高考700分和给你700万你要哪个?看了下对学生的采访,基本上都是选7

今日热议:高考700分和给你700万你要哪个?看了下对学生的采访,基本上都是选700分,普遍给出的理由是高考700分能带来不止一个700万,700万太少了。[doge]高考700分和给你700万你要哪个​​​
高三学生在公交车上崩溃大哭,乘客纷纷安慰,让孩子吼出来发泄一下!谢谢这些乘客暖心

高三学生在公交车上崩溃大哭,乘客纷纷安慰,让孩子吼出来发泄一下!谢谢这些乘客暖心

高三学生在公交车上崩溃大哭,乘客纷纷安慰,让孩子吼出来发泄一下!谢谢这些乘客暖心关怀。感叹之余,又不禁发问,唉,是谁给了我们孩子这么大的压力?
高三男生公交车上崩溃痛哭,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成绩还一直下滑!他说:“我以前很

高三男生公交车上崩溃痛哭,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成绩还一直下滑!他说:“我以前很

高三男生公交车上崩溃痛哭,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成绩还一直下滑!他说:“我以前很优秀的。上了高二还能有一本得成绩。上了高三,每次都是450左右,连一本都考不上。我每天想方设法地学习,我一直向往好成绩。每个星期,我都只休息几个小时的时间。可是我的成绩一直下滑。”听着孩子哭喊着说出心里的压力。车上的叔叔说:有什么就哭出来,说出来。过来打我几拳,释放下。其实很多学习不优秀的孩子,不是他们不努力,是他们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还是考不好。于是他们对自己产生很大的怀疑,对自己极度不自信,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抑郁症,这样的情绪压力,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成绩一直下滑。这时候,需要家长去关心孩子,开解孩子,告诉孩子,学习不是唯一出路,不要太过执着。学习与生活一样,都会有失败,要允许失败,并接受失败。在任何时候,都要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临近高考,这个高三生面对失败越来越崩溃,压力越来越大,反而使得成绩一直下滑!放松心态,反而可能进步,加油!
今天晚上召开家长会,开始时间是七点半,可是七点半已到,班里才来了20多个家长,八

今天晚上召开家长会,开始时间是七点半,可是七点半已到,班里才来了20多个家长,八

今天晚上召开家长会,开始时间是七点半,可是七点半已到,班里才来了20多个家长,八点了,家长们才陆陆续续到齐。即便如此,有的家长也只是过来打个招呼,签个字,然后找个借口就离开了。九点,学校领导的讲话结束,总算轮到班主任上场了,为了这家长会,我花了两个晚上时间精心准备了课件,本想着在家长会上跟家长们好好交流,可是,这时候教室里剩下的家长只有30多个(全班58个学生),看着这情景,我当初的雄心勃勃已经荡然无存,把重点的内容、该讲的讲完,宣布家长会结束,既解放了家长,也解放了我自己。这样的家长会过后,家长还是原来的家长,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而老师也只能慢慢佛系了。
初中为什么拒绝我,现在后悔了吗?

初中为什么拒绝我,现在后悔了吗?

初中为什么拒绝我,现在后悔了吗?
简直让我惊掉了下巴!近几日在武汉高校碰见个印度留学生,聊起日常直接给我整懵了

简直让我惊掉了下巴!近几日在武汉高校碰见个印度留学生,聊起日常直接给我整懵了

简直让我惊掉了下巴!近几日在武汉高校碰见个印度留学生,聊起日常直接给我整懵了!他读计算机专业,每年奖学金不仅够学费,剩余的钱还能让他月月出去旅游,朋友圈满是打卡网红景点的照片。我好奇询问,他却轻松表示:“这不算啥,我们圈子里都这样!”这事看似离谱,实则反映出高校奖学金政策或许存在优化空间。奖学金本意是激励学术,若部分留学生将其主要用于游玩,是否意味着评定标准需更严谨?毕竟合理利用资源提升自我,才应是留学的主调。大家觉得高校该怎么调整奖学金政策呢?有数据显示,东方大国高校为吸引海外人才,在留学生奖学金方面投入不小。部分留学生却未将奖学金用于学术提升,这无疑是资源的浪费。高校可以建立更加严格的奖学金评定体系,除了基本的成绩要求外,还应考察学生的科研成果、学术活动参与度等方面。对于获得奖学金的留学生,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用于学习和科研,而不是随意挥霍。还可以增加奖学金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实时评估,表现不佳者减少或取消奖学金。
教育界变天了!补课禁令一出来,家长圈瞬间炸开锅。教育部这次力度超大,2025

教育界变天了!补课禁令一出来,家长圈瞬间炸开锅。教育部这次力度超大,2025

教育界变天了!补课禁令一出来,家长圈瞬间炸开锅。教育部这次力度超大,2025年5月起,节假日和寒暑假补课统统叫停,学生自愿都不行,违规学校惩罚超严。说实话,补课问题确实早该整治。孩子累得不行,家长钱包也遭不住,都在“补课内卷”里挣扎。虽说现在有平台监控和举报通道,但新麻烦也冒出来,比如会不会出现天价私教,毕业年级咋整。我觉得光靠禁令还不够,教育评价体系不改,家长焦虑难消。像江苏把实践纳入成绩,山东搞多元评价,才是关键。只有教育不唯分数论,孩子才有更多发展空间。你咋看整体禁补?还有啥好办法?来评论区唠唠
一觉睡醒学术圈“炸开锅了”上海交大博士生实名开炮,直接把学术圈

一觉睡醒学术圈“炸开锅了”上海交大博士生实名开炮,直接把学术圈

一觉睡醒学术圈“炸开锅了”上海交大博士生实名开炮,直接把学术圈的"黑幕"掀了个底朝天!堂堂学位评定委员会组长,愣是把博士生的毕业周期拖成了"八年抗战"。更离谱的是,抢学生课题、强迫干私活,不服从就禁入实验室、签不平等协议,这哪是导师,活脱脱成了学术圈的"土皇帝"!学校说在调查,但这种事以前也不少见,最后大多不了了之。光靠学校自己查,就像让"运动员当裁判",根本治不了病根!必须得有独立第三方监督,给学生开通安全举报通道,把学术霸凌的毒瘤连根拔起。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现在倒好,导师的权力成了拦路虎。评论区说说到底该怎么整治,才能让学术圈重回干净?
女儿上高一时,我建议她选理科,但她任性,选了文科。2024年高考,她考了578分

女儿上高一时,我建议她选理科,但她任性,选了文科。2024年高考,她考了578分

女儿上高一时,我建议她选理科,但她任性,选了文科。2024年高考,她考了578分,这个分数达到了本省重点一本的分数线。但我给她报了本省的提前批专科公安警校!她所在的高中七班,其他同学都考上了本科,只有她上了专科。不知道这个选择是对是错,时间会给出答案。朋友们认为上对不对呀?
马上高考了,大学不要选10个专业​1、第一:金融学,法学,会计,这些都不要

马上高考了,大学不要选10个专业​1、第一:金融学,法学,会计,这些都不要

马上高考了,大学不要选10个专业​1、第一:金融学,法学,会计,这些都不要选,否则你会后悔的。2、工商管理:看似高大上,实则学的宽泛空洞。毕业后多从基层小职员起步,晋升艰难,薪资初期低,发展受限。3、化学工程与工艺:常扎实验室与试剂相伴,就业多在化工企业,环境不佳,倒班频繁,薪资却难以令人满意。4、国际经济与贸易:憧憬全球贸易舞台,现实却是外贸形势复杂,电商冲击大,从低薪业务员开启漫长打拼路。5、艺术设计:满脑创意精通软件,无奈甲方要求刁钻,改稿无止境,接单竞争激烈,实现高收入困难重重。6、心理学:满心期待助人解心忧,本科毕业就业窄,心理咨询前期投入大,收益慢,心理压力还不小。7、公共事业管理:看似能投身公益大展拳脚,实则就业方向迷茫,考公竞争激烈,企业适配岗位稀缺。8、园林专业:立志打造绝美景观,毕业后却多从事施工养护,环境艰苦,受房地产波动影响,求职不易。9、材料科学与工程:搞科研门槛高,一般院校毕业难有优势,工厂就业环境差,薪资与晋升空间均有限。10、人力资源管理:原以为能掌控职场命脉,实则如夹心饼干,琐事多责任大,薪资提升空间却十分有限。
刚刚查了一下上交博士邵志峰事件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上海交通大学一名博士生

刚刚查了一下上交博士邵志峰事件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上海交通大学一名博士生

刚刚查了一下上交博士邵志峰事件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上海交通大学一名博士生在微博上发出大量照片和文字,曝光了学校实验室的惊人内幕,令人震惊。他表示,实验室的博士生起步周期普遍在八到九年,甚至超过十年。拿着国家钱,人民血汗,学生高昂学费的年迈教授,培养出来的人才却是如此低效,这难道不是学校在人才培养管理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吗?难道学校没有开题,中期考核,最长时间限制吗?公开举报一般都有事实依据,没有空穴来风。据教育部《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理工科博士平均延期毕业率达64%,其中985高校中超10年未毕业博士占比8.3%。上海某双一流高校曾披露,其材料学院某课题组近五年博士生平均延毕周期达5.2年,导师名下在读博士生与已毕业博士生比例接近1:0.3。对比德国马普所“5年强制分流制”、美国高校“8年最长资助期”等国际惯例,我国现行博士培养制度中仅19%的高校明确规定最长修业年限,且执行力度参差不齐。某学术打假平台统计,近三年国内高校实验室纠纷中,43%涉及“导师资源垄断”、31%涉及“考核标准模糊”,其中985高校举报量年增速达27%。博士培养周期失控的根源,在于学术权力与监督机制的失衡。当导师同时掌握课题经费论文署名,毕业答辩三大命脉,学生便沦为“学术长工”。某985高校曾试点“博士生培养委员会”制度,引入第三方考核后,课题组平均延毕率下降19%,这证明制度性监督的缺失才是关键。高校若继续以“学术自由”之名纵容导师专断,终将反噬其学术声誉。破解困局需重构学术生态:建立导师权力清单,推行培养过程透明化,引入外部专家盲审。例如清华大学2021年施行的《研究生导师岗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导师名下延期超3年学生不得新增招生指标,该制度实施后其材料学院延毕率同比下降41%。当学术资源分配从“师徒制”转向“契约制”,从“终身制”转向“动态考核”,博士培养才能真正回归教育本质。博士生超长培养周期暴露的不仅是高校管理漏洞,更是学术评价体系异化的缩影。在“唯论文”“唯帽子”的指挥棒下,导师将学生视为论文流水线上的“人力资本”,而忽视其作为独立研究者的成长需求。只有将博士生培养质量与导师职称评定,课题申报,经费分配直接挂钩,才能打破“导师越老越吃香,学生越久越贬值”的恶性循环。学术共同体的尊严,终需以人的尊严为基石。

【#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病逝#!获誉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据复旦大学中文系5

【#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病逝#!获誉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据复旦大学中文系5月8日晚讣告,著名古文字学家、古文献学家、历史学家,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锡圭,因病医治无效,于当日1时45分在上海新华医院逝世,终年90岁。南都记者了解到,裘锡圭毕生致力于出土文献和古文字的研究工作,被誉为“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研究第一人”。
你们发现没,坏人不分年龄。一名做家教的女大学生,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由于口渴,就

你们发现没,坏人不分年龄。一名做家教的女大学生,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由于口渴,就

你们发现没,坏人不分年龄。一名做家教的女大学生,在辅导学生过程中,由于口渴,就拜托学生帮忙倒水。回来后,她喝了一口感觉味道怪怪的,她立刻警觉水被做了手脚。所以她立刻选择报警处理。警察来了以后,她辅导的学生承认,他做了手脚,理由是“觉得好玩,压力太大”,并且下跪道歉。为了确保安全,将水送检后发现里面检测出了尿液的成分。医生表示或许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律师表示涉嫌故意伤害,可以追责。思考再三陈女士,选择索赔,让对方赔偿8万新台币。最后在警方协调下赔偿了1.6万新台币和解。最后陈女士提醒大家,以后选择家教,一定要留意,毕竟是去到别人家里。要处处留心,保护好自己最重要。对此有网友说:要严格一点罚这孩子,做为老师受到的精神伤害在未来影响事业。还有网友说:这只是孩子调皮而已,可以原谅,让家长教育就好。笔者评价一下,古人有句话说的很对: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不能因为年龄小就不惩罚,要不然长大了或许会惹下更大的祸。同时,女孩子们找家教兼职,一定要注意甄别,保护好自己。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