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高考

黑龙江,女生高考不理想,报了塔里木大学兜底,7月25日,得知她居然真被录取了,要

黑龙江,女生高考不理想,报了塔里木大学兜底,7月25日,得知她居然真被录取了,要

黑龙江,女生高考不理想,报了塔里木大学兜底,7月25日,得知她居然真被录取了,要知道,这学校在黑龙江只招8人,这么小的几率都被女生碰上了,考上大学本该高兴,可女生却哭了,两地差的距离,甚至超过学费!难怪让女生崩溃!高考成绩刚过本科线的她,当初只是随手填报了这所位于新疆阿拉尔市的学校作为保底志愿,该校在黑龙江省仅招收几名学生,录取概率极低,她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中。从黑龙江到新疆阿拉尔,直线距离超过几千公里,最经济的出行方式是坐火车,但需要几十多个小时的车程,相当于两天三夜。对于李雨婷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这笔交通费确实是沉重负担,更让人无奈的是时间成本,即使是国庆七天长假,坐火车往返就要花费四五天,真正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塔里木大学是一所公办本科院校,拥有加hi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园面积近几千亩,在农学、园艺学、畜牧学等专业领域,该校在西北地区具有明显优势。校友们描述的校园生活远比想象中丰富,学生宿舍为四人间,配备独立卫浴、空调和24小时热水,食堂的抓饭只要几元就能吃饱,冬天供暖充足,夏天还有免费西瓜供应。更重要的是地理优势带来的机遇,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边疆高校,塔里木大学享受多项政策扶持,学生可以申请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对于刚过本科线的考生而言,能够进入公办本科院校确实难得,竞争异常激烈,塔里木大学不仅学费较低,生活成本也相对便宜,当地物价水平不高。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李雨婷的心态开始发生转变。家人也给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只要你想读书,再远我们都会想办法,实在想家了,我们攒钱买机票接你回来。网友热议:“我说怎么平时光看见麻雀蹦跶,从没见过它们‘躺平’呢!原来是让猫叼走了、蚂蚁搬了,自己还躲起来悄悄离开,大自然的设计真巧妙啊!”“科普了!原来麻雀理论能活十来年,但实际大多只能活1—3年,城市里车来车往、农村还有蛇和鹰,活着不容易啊,难怪它们成了‘三有保护动物’,得好好保护!”“还记得上世纪50年代‘除四害’时麻雀的遭遇吗?后来虫害爆发,才知道它们吃了多少害虫,大自然环环相扣,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带孩子散步时他还问过这事儿!现在懂了,可以告诉他:小麻雀走了之后会变成土壤的营养,帮助小花小草生长,生命就是这样循环的呀”你小时候捉过麻雀吗?你觉得现在城市的麻雀数量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评论区分享你的观察和故事!信源:科普中国网
2004年,王端鹏考了749分,离高考总分只差1分,成为了山东高考状元,在当时轰

2004年,王端鹏考了749分,离高考总分只差1分,成为了山东高考状元,在当时轰

2004年,王端鹏考了749分,离高考总分只差1分,成为了山东高考状元,在当时轰动全国,但是却因为长相呆被嘲书呆子,从清华毕业后,他的现状如何呢?“瞧他那样,就是个书呆子罢了!”对于这个高考只差1分满分的少年来说,面对这些议论,他并没有在意,反而成了其前行的动力,事实也同样证明,他的世界远比分数更加广阔!据他的高中班主任回忆,王端鹏在课间的样子:当别人追逐打闹时,他总是一个人靠在走廊的窗边,手里不是捧着《全球通史》就是《科学美国人》英文杂志。似乎早已经有了更为远大的人生理想!“端鹏,又和仪器过日子呢?”在清华大学的四年求学生涯里,王端鹏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沉静。他常常一人待在实验室中,直至深夜,这使得不少同学打趣他。然而,生活中的王端鹏,并不只有学习。学校里,也时常组织学生搞各类比赛,其中,尤其是篮球赛,王端鹏的身影总是不绝其中,真正做到了劳逸结合。大学毕业那年,身边的同学纷纷投身高薪行业,他竟一举拿到了美国杜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offer,毅然踏上了出国深造之路。国外的那几年,他的导师对其也是非常重视,尤其是像王端鹏这种,数学、化学等方面有着惊人天赋的学子,所以无论是研究资金,还是实验场所,只要他肯提出,都会尽力满足,甚至直接为其送来了绿卡!“这里很好,但祖国需要我回去做自己的研究!”面对诸多丰厚的条件,王端鹏却摇了摇头,果断放弃那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回到祖国科学院,成为一名研究院。如今,他的实验室位于北京中关村一栋不起眼的大楼里。每天早晨,他依旧戴着那副黑框眼镜,穿着白大褂穿行在各种精密仪器之间。后来,他的团队研发出新型纳米材料,能够显著提高病毒检测的灵敏度,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这项研究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从高考状元到科研工作者,王端鹏走了一条少有人坚持的路。他没有成为聚光灯下的常客,也没有追逐财富的最大化,而是选择了最基础、最需要耐得住寂寞的研究工作。如今,王端鹏已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获得了多项专利。曾经嘲讽他“书呆子”的人不会想到,正是这种专注和纯粹,让他在另一个舞台上发出了耀眼的光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赛道,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现在,他的生活和当初大学时一样,简单而又充实,除了科研,他喜欢打篮球和阅读,尤其是历史和哲学类书籍。在他看来,脸是父母给的,内心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在这个看重外表和回报的时代,王端鹏的故事像是一股清流。他让世界看到,在中国科研的土壤里,有这样一群默默地耕耘者,他们的梦想不大,只装得下家国;他们的舞台很小,实验室方寸之间却改变着世界。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顶流”!对此,您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最牛高考状元王端鹏,满分750他考了749,现状怎样》百度百科|《王端鹏》西部文明播报|《我国高考牛人,高考分数749分,差一分满分,后来在做什么?》文|梅林编辑|南风意史
2025高考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出炉!

2025高考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出炉!

2025高考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出炉!
我们这儿一个高中老师说完,我后背都发凉。他说他有个学生,去衡水复读了一年。就

我们这儿一个高中老师说完,我后背都发凉。他说他有个学生,去衡水复读了一年。就

我们这儿一个高中老师说完,我后背都发凉。他说他有个学生,去衡水复读了一年。就这一年做的卷子,比在我们这儿普高三年加起来的都多。我一下子就想通了。怪不得都说那是“神话”。哪有什么神话啊,全是拿时间和命在拼。你以为人家就是老师厉害、学生玩命学?那老师说,人家每年砸在“教研”上的钱和精力,你根本想象不到。网友评论:国家需要的是思维能力强,心理素质过硬,身体好的的人才,不是刷题机器。衡水中学也是到处挖人,不只是复读生,外省学习好的,也会高价挖走。我们亲戚的孩子学习很好,衡水挖走了,但是孩子不适应高强度的学习,去了一段时间最后又放弃回来了。最后高考与清华线差两三分,走的哈工大。这种会做题的孩子,希望从中学到了钻研和创新的本事,不然,不管考上什么大学,可能都难有大的作为!高考成绩好的哪个不是题山题海敖出来,按理高考成绩好的应该是大成市的孩子,都是精英们的孩子,但考试却不如县城的孩子,可想而知什么原因,所以中国难以有真正的高端人才。高三学生二轮复习时,一天每学科各做一套题,那是按照知识点分类练后,再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综合一起做的,那强度单科老师就勉强承受,好在学生年轻!
高考填志愿,还是家长自己多操心自己填,尽量不要依赖他人和机构。因为自己的孩子,

高考填志愿,还是家长自己多操心自己填,尽量不要依赖他人和机构。因为自己的孩子,

高考填志愿,还是家长自己多操心自己填,尽量不要依赖他人和机构。因为自己的孩子,什么性格,适合什么专业,以后想在哪个城市发展,只有自己最清楚。如果孩子性格内向,情稳不稳定,甚至有些抑郁,还是选离家近的大学好一些。...
2025年,警校真的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在很多家长眼里,感觉985都不

2025年,警校真的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在很多家长眼里,感觉985都不

2025年,警校真的火了!火到什么程度呢?在很多家长眼里,感觉985都不香了!咱们一起来看看今年部分警校的录取分数线:一、浙江警察学院676分,浙江今年警校的最高分。我们一直认为是二本警校,但今年分数已经这么高,就为了上个警校。二、江苏警官学院今年最高分是663分。663分在江苏省都能摸到南京大学的门儿了,这是怎么想的呢?三、河南警察学院河南省,高考大省,今年共有130多万人参加高考。而河南警察学院,二本警校,今年理科男生的分数是558分。四、山西警察学院山西省今年的涨幅更大,山西警察学院今年的录取分数也达到了514分,比去年涨了二三十分。今年警校分数普遍上涨的原因,我想应该是就业恐慌。从现在整体的高考录取实情,也影射出了现在社会就业的焦虑。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考个普通学校,毕业后找工作还是个问题。再加上现在很多人都有个顾虑,就是志愿填报的时候有调剂这回事,大家都怕被调到那些冷门专业,到时候找工作就更难了。所以,警校因为它所有提前批的专业以后都能当警察,而且工作还是包分配的,最关键的是还没有调剂的风险。于是,很多家长就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第一、提前批能解决就业、包分配;第二、不用担心专业调剂;第三、在提前批,就算没录上,也不影响后续录取。所以,很多中高分段的家长都非常青睐警校。这或许就是目前警校爆火的原因吧!限时发文分成翻倍高考警校
“学费才1.8万,凭啥不让我读!看到一则新闻,山东一位女孩今年高考考了512分

“学费才1.8万,凭啥不让我读!看到一则新闻,山东一位女孩今年高考考了512分

看到一则新闻,山东一位女孩今年高考考了512分,读不了公办本科,只好报考了一所民办本科,一年学费1.8万,父母觉得太贵,让其读大专。结果,女孩不乐意了,本科文凭考公找工作都有用,你们咋就不懂,还指责父母认知低。为此,...
这下出名了不仅教育圈,全国家长都知道了万万没有想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接

这下出名了不仅教育圈,全国家长都知道了万万没有想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接

这下出名了不仅教育圈,全国家长都知道了万万没有想到,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直接点破,现在教育最缺的不是分数,而是被刷题磨灭求知欲!看看杭州某重点中学,高中生日均刷题超四小时,六成学生做题只为应付考试,根本不探究问题本质。结果呢,孩子近视率飙升,体质下降,心理倦怠综合征频发。虽说有人觉得高考还得靠刷题,但高校调查显示,考得好的往往是兴趣广泛、不死读书的学生。钱学森强调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只练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训练同样关键。可现在教育太失衡,学习不该靠死记硬背和大量刷题,得用对方法让知识活起来。教育转型已在摸索,像每天一小时发展特长、一小时体育锻炼就挺好,大家觉得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呢?
现在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我女儿今年毕业了,学的杭州师范大学法学。当年也是高考60

现在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我女儿今年毕业了,学的杭州师范大学法学。当年也是高考60

现在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我女儿今年毕业了,学的杭州师范大学法学。当年也是高考600多分考入。前一阵子出来实习,发现就业机会不容乐观。本来想着怎么说也是正规的一本院校毕业,以后找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但现在看来现实还是非常残酷。我记得女儿刚实习那会儿,天天早出晚归的,早上六点多就得起,挤地铁去律所,晚上八九点才到家,饭都顾不上吃就瘫在沙发上。本来以为实习完能留用,结果人家律所最后要了个有司法考试证、还自带实习经验的,我女儿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捞着多少。#回家那天她没哭,但眼眶红了一路,跟我说,妈,我是不是特没用,我这心里跟针扎似的,只能劝她,没事儿,咱再找,好工作多着呢,可我自己心里也没底,毕竟现在法学毕业生一抓一大把,没证没经验的,想找个对口的太难了。后来她又投了不少简历,有企业的法务岗,也有事业单位的辅助岗,要么石沉大海,要么面试完就没信儿。有回好不容易有个公司让她去复试,她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背专业知识,练面试话术,连穿什么衣服都跟我商量半天。#结果复试完人家说,你很优秀,但我们更需要有处理合同纠纷经验的,这话听着客气,其实就是没看上她没经验。回来她把自己关在屋里半天,我煮了她最爱吃的饺子,敲门叫她吃,她才慢慢开门,跟我说"妈,要不我先考个证吧,等有证了再找",我赶紧点头,说"行,妈支持你,慢慢来"。这段时间她天天在家看书,早上八点就坐在书桌前,晚上学到十一二点,中间就出来喝口水、吃口饭。我看着她熬得眼睛都有血丝了,心疼得不行,想让她歇会儿,又不敢说,怕影响她劲头。有时候我跟老伴有事儿出去,回来就看见她还在书桌前坐着,桌上摆着一堆笔记和真题,旁边放着没喝完的咖啡。老两口晚上睡不着就琢磨,当年让她学法学是不是错了,要是学个师范或者会计,是不是现在好找工作点。#人间烟火#故事
1999年,被父亲偷改志愿,湖北高考687分的女学霸错失心仪的北大,她难以接受,

1999年,被父亲偷改志愿,湖北高考687分的女学霸错失心仪的北大,她难以接受,

1999年,被父亲偷改志愿,湖北高考687分的女学霸错失心仪的北大,她难以接受,20多年不曾回家,再次联系时只对父母说:“我结婚了,之后没事也不会回去见他,”母亲一瞬间泪流满面。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那是1999年,高考在无数学子心中就是通往新生活的唯一通道,戴柳出生在湖北黄冈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便是家里的“骄傲”,父母是典型的书香门第,对女儿的要求近乎苛刻,她的童年几乎没有玩伴,课余时间全都用来刷题、做练习,别人家的小孩可以看电视、出去玩,而戴柳的世界只有课本和成绩,她习惯了被父母关注、被家长安排,甚至习惯了有人替自己做主。在那个年代,考大学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命运的分水岭,戴柳一路披荆斩棘,终于以687分成为黄冈的文科状元,这个分数足够让她进入北京大学——无数学子心中的圣地,她填志愿时选了北大中文系,心中早已描绘好未来的蓝图,她把所有努力都寄托在那份志愿表上,仿佛只要递交上去,人生就会顺着自己的梦想发动。但命运没有给她机会,当她满怀期待拆开录取通知书,看到上面是中国政法大学而不是北京大学的名字时,她的世界瞬间崩塌了,原来,父亲在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更改了她的志愿,原因很简单,父亲觉得学法律更有“前途”,以后考公务员、当法官,比文学梦靠谱多了,对父亲来说,这样做是对女儿负责,是“为你好”的最好注解。对戴柳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学校的变更,而是人生被他人操控的痛苦体验,她曾经认定,只要自己够努力,人生就能自己掌控,但现实却告诉她,哪怕你是状元,哪怕你拼尽全力,只要家长一句话,就能把你的人生轨道拧个弯。很多人说“为你好”是父母最大的善意,但这种善意如果没有沟通和尊重,往往会变成孩子心里的枷锁,戴柳的成长之路,其实早就埋下了隐患,她一直在父母严格的要求下成长,几乎没有自己的空间,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交什么朋友,每一个选择都无法摆脱父母的干预,高考志愿被改,只是“被安排人生”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戴柳没有选择退学,也没有当场和父母摊牌,她只是默默去上了那所陌生的大学,父母都以为她终于“想通了”,还为女儿懂事感到欣慰,可事实上,她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大学四年,她很少回家,即使寒暑假也总用各种理由留在学校,戴柳把所有的情绪都藏在心里,用成绩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却在心底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逃离被控制的人生。机会很快来了,大三那年,学校有一个韩国留学项目,戴柳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那一刻,她终于看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出口,为了筹集留学的费用,她瞒着家里利用假期打工,留学手续一切办好后,她才把结果告诉父母,父亲当然不同意,甚至试图用各种方式阻止她,但这一次,戴柳没有再妥协,最终,她靠母亲的默许和一点偷偷塞来的钱,买好了去韩国的机票,彻底离开了那个让她窒息的家。走出国门的戴柳,并没有迎来理想中的轻松生活,语言障碍、文化冲突、孤身在外的艰难,成为了她全新的考验,可与过去相比,这样的挑战反而让她感到自由,第一次,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做自己的选择,她努力学习、工作,逐渐在异国他乡站稳了脚跟,多年以后,她成了一名律师,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可家乡的父母,却始终没有等到女儿的归来。二十年间,戴柳与父母的联系寥寥无几,唯一一次主动打电话,是在结婚前,那通电话之后,她又一次选择了沉默,父母逐渐老去,回首往昔,也许会有遗憾和悔恨,但已经无力改变,戴柳的故事,在许多人看来很极端,可在她自己看来,却是自我尊严的捍卫,她用20年的沉默,表达了对命运被操控的愤怒,也在这段距离中找回了自我。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其实,这和中国许多家庭的观念有关,父母总觉得自己见得多、懂得多,孩子还小,不懂事,人生大事理所应当由他们安排,尤其是在高考那样的人生节点,他们更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替孩子决定一切,但他们忽略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些东西可以传授,但有些路只能自己走。“为你好”三个字,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却常常变成孩子心里的枷锁,戴柳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被“为你好”所伤的孩子,她的父亲也许真的希望她过得好,但方式太过粗暴,最终让父女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回顾:高考687分女学霸戴柳,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此后24年不回家,再联系时一句话让母亲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