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标签: 房价

挂牌半年降35万,买家一张口我差点摔了水杯!现在房价真成“白菜价”了?我家

挂牌半年降35万,买家一张口我差点摔了水杯!现在房价真成“白菜价”了?我家

挂牌半年降35万,买家一张口我差点摔了水杯!现在房价真成“白菜价”了?我家这一套100平的三居室,在2018年咬着牙花168万买的,当时想着地铁通了能升值,结果去年急用钱挂牌,直接先砍了20万挂148万,简直就是心塞啊!本来还以为大放血了,哪知中介说“现在市场冷,得有诚意”,不降价压根卖不出去,于是我咬碎牙又降到138万,而这一挂又是三个月,可看房的人寥寥无几。终于,前几天有个客户约了上门,是一对小夫妻,他俩围着房子转了20多分钟,一会儿夸采光好,一会儿说装修保养得细,我心里还偷偷松了口气,想着这次总该有戏。哪知客户拉着中介私聊半天,中介找我时表情都不自然了,支支吾吾说:“姐,客户问...85万能卖不?”真是醉了,我当时手里的水杯差点没拿稳扔地下:“138万的房子,他砍53万?”还以为在市场买衣服呢,一下子砍掉这多。“客户觉得,现在房价还得降,所以先按底价一半问”。我简直气得手都抖了,要知道,这套房光装修就花了20万,家具全是当时精挑细选的实木款,现在连成本都够不上,这哪是买房,简直是“趁火打劫”!到了晚上,我还是感觉气不顺,就跟朋友在微信里吐槽,谁知不聊还好,一聊她更惨:110平的房子从150万降到120万,买家直接报出70万。我就想不明白,当初买房时抢着付定金,现在卖房时连保本都难,这房价到底还能不能稳住?有同样在卖房的朋友吗,你们都遇到过多少离谱报价?
“2025年楼市将迎来巨变,房价将触底反弹!楼市很快就要回暖了,而现在是最后一波

“2025年楼市将迎来巨变,房价将触底反弹!楼市很快就要回暖了,而现在是最后一波

“2025年楼市将迎来巨变,房价将触底反弹!楼市很快就要回暖了,而现在是最后一波抄底的机会,已经有人在偷偷囤房了。买房就要买在大涨的前夜,千万不要等着别人赚钱了,发财了,只能干巴巴的眼红。房子就是你能参与这轮核心洗牌的最新资产……”这是一个资深的房产专家说的话。我感觉挺有道理的[捂脸哭]说的我想去再买个一楼的房子,留着将来养老。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如今的房价?#楼市2025##2025年购房##房价企稳回升#

退休金只有一千多,够活几天?房价还在晃,养老金却先躺平。一位刚办完退休手

退休金只有一千多,够活几天?房价还在晃,养老金却先躺平。一位刚办完退休手续的阿姨晒出工资条:缴满15年最低档,每月到账1180元。她算了笔账,水电煤300,菜钱600,剩下280连感冒都不敢得。评论区瞬间炸出同款焦虑:原来以为熬到退休就能松口气,结果只是换了个地方精打细算。问题不在数字小,而在很多人把社保当成唯一答案。它本应是底裤,却被误当成外套。真正该做的,是把这件底裤穿好,再给自己加件毛衣——年轻时多存一笔商业养老,学点能变现的小技能,把兴趣升级成副业。就像那位阿姨后来做的:每天拍三条做菜短视频,三个月攒出两千块广告费,菜钱有了,人也精神了。工作也一样。重复报表让人麻木?把表格做成自动模板,省下的半小时去楼下晒晒太阳。老板临时加需求?当成限时闯关游戏,做完给自己一杯好咖啡。界限不是把工作和生活劈成两半,而是让每一半都给自己回血。晚年幸福不靠天降红包,靠今天多挖一口井。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但钱包和心情,现在就能开始蓄水。
为什么不交物业费的业主越来越多?真正原因是什么?一物业费太贵,二物业收费不公平

为什么不交物业费的业主越来越多?真正原因是什么?一物业费太贵,二物业收费不公平

为什么不交物业费的业主越来越多?真正原因是什么?一物业费太贵,二物业收费不公平,不合理,三物业只收钱不作为。这些虽是主要原因,但是真正让业主不交物业费的原因,则是收入下降,房价暴跌,导致越来越多人连房贷都还不上了。如果连房贷都还不上的人,怎么可能会交物业费呢!简单例子,如果一百万买房,房价上涨到一百五十万,那时不管物业费是五千还是一万每年。业主都会交物业费,因为把房子卖了就有一百五十万,除去本金,利息,税,再扣物业费一万,还有四十万左右利润。如果买时一百万房子,暴跌到五十万,这时业主首付亏光,还倒欠银行房子贷款的情况下,谁还会交物业费。现在情况就是房价暴跌,许多人首付亏光,还可能倒欠银行房贷钱。即使一部分人没欠银行,但是因收入下降,生活压力加大,而一年物业费成本比一年水,电,煤气费之和还多。水电,煤气费是必须,物业则属于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因为没物业小区一样能生活。所以也导致收入下降人群拒交物业费,再加上因其他原因拒交物业费的业主。几类人群一起叠加,那么拒交物业费人就越来越多了。

美国房贷利率四连降后企稳 房价涨幅接近停滞

该协会首席经济学家LawrenceYun表示:“接近零增长的房价说明全国约半数地区正出现价格下跌。数据显示,美国南部和西部房价分别下跌0.6%和1.4%,而东北和中西部则分别上涨0.8%和3.9%。房价涨幅放缓使部分买家抓住机会。7月二手...
睡不着了,真的睡不着了。国家队终于亲自下场了。这哪是稳楼市啊,这分明是稳我们

睡不着了,真的睡不着了。国家队终于亲自下场了。这哪是稳楼市啊,这分明是稳我们

睡不着了,真的睡不着了。国家队终于亲自下场了。这哪是稳楼市啊,这分明是稳我们这代人的心啊。一套房子,背后是什么?是两代人攒了几十年的血汗钱,是我们这代人未来三十年的负重前行。说真的,没人盼着房价崩盘,那对谁都没好处,一地鸡毛。看看身边,多少年轻人为了套房,不敢辞职不敢生病。工资条上的数字,刚到手就大半进了银行账户,那是给未来三十年的“卖身契”。前两年市场冷得像冰窖,业主挂牌三个月没人问,首付跌成泡影的大有人在。售楼处的销售比客户多,中介门店关了一家又一家,谁看了不心慌?有人说这是在救开发商,可普通百姓才是最大受益者。刚需能少掏点首付,房奴每月能少还几百块,手里有了活钱,敢给孩子买奶粉,敢给老人买降压药,这日子才有奔头。别信那些“房价必涨”的鬼话,也别听“崩盘论”的忽悠。国家队要的不是过山车,是稳稳当当的站台,让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能在城市里找到落脚的地方。房子终究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话喊了这么多年,这次是真动真格了。稳下来的不只是房价,更是我们对生活的底气。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亏惨了!如今房价大幅下跌,我124万买的房子,挂中介89万半个月,无人问津。我家

亏惨了!如今房价大幅下跌,我124万买的房子,挂中介89万半个月,无人问津。我家

亏惨了!如今房价大幅下跌,我124万买的房子,挂中介89万半个月,无人问津。我家房子是在2017年1月买的,当时正值高价,一万三一平,一共花了124万,付了两成,其余的全是贷款!每月还款4800左右!2021年我们一家搬进了一个更大的房子里,就把原来的房子出租了!上个月月底租客到期不续租了,我收拾了两天就联系了中介过来拍VR,最后挂了个89万,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房子一共才带看一次,而是对方出价70万,我上来怼了一句:你怎么不去抢?有网友表示:劝告你一句,想卖,70万成交,这已经是最后的机会了。以后的房子,除了少部分好地段的外,房子也基本上没有什么价值了。最后变成死资产,一文不值。笔者认为,再过3年更没人要了,房屋折旧快,二是买房刚需的人少,三是房子积压太多,慢慢在手里从旧房变成危房,最后成为一堆垃圾。道理简单,任何一件东西长期不用,就是多余的,最终就是一件垃圾这就是个自住房,每年利息就超多,刚搬家那会还能保本,现在低太多了,又怕接着赔,又不甘心的对此你怎么看?
昨天晚上打了一个网约车,和司机聊天的时候聊到了城市的房价。他说我们这里都有白送房

昨天晚上打了一个网约车,和司机聊天的时候聊到了城市的房价。他说我们这里都有白送房

昨天晚上打了一个网约车,和司机聊天的时候聊到了城市的房价。他说我们这里都有白送房子的了,我一听吓了一跳,我说是买一送一吗。他笑了,说白送你房子但是你要还清剩下的房贷。他举了一个例子,说自己一个朋友两年前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房价是1万多,首付30多万,贷款了70多万,现在还了两年多房贷。关键这两年房价下跌之后,房子连70万都值不了,谁愿意买,谁负责还70多万房贷就可以了,30万首付都白送了。原来他说的白送是这个意思,这可不是白送。不过前两年入市房子的,确实跌了不少,心里面应该是挺痛的。
朱镕基曾经说:很多房子老百姓买不起,一万多块钱一平方米,盖了给谁住呀? 当然

朱镕基曾经说:很多房子老百姓买不起,一万多块钱一平方米,盖了给谁住呀? 当然

朱镕基曾经说:很多房子老百姓买不起,一万多块钱一平方米,盖了给谁住呀?当然,这句话是朱镕基在2002年说的,那时候的房价还没有现在这么高,但一平米一万多块钱,就已经让朱镕基总理感觉受不了了。二十年后再回头看,这话简直像预言。当时他坐在香港商界大佬们面前,掰着指头算账:全国20%的房地产公司靠银行贷款养着,30%的买房人靠按揭撑着,整个行业60%以上的资金链拴在银行裤腰带上。更扎眼的是空置房——1.2亿平方米房子晾在那儿晒太阳,空置率26%,比国际警戒线高出一倍还多。深圳那时已经没地了,得跑到惠州换地开发,急得他直问:“这么搞能撑多久?深圳的明天就是香港的今天!”结果呢?香港的“今天”后来真成了房价癫狂的代名词。当年朱镕基的焦虑其实很有分寸。他反复强调“不是说全部城市,是某些地方有点热”,像医生给病人量体温时说“低烧也得退烧”。2002年的调控也确实动了真格:七部委联合整顿市场,土地“招拍挂”终结协议出让,杭州这类热点城市甚至开始禁止炒房号。可病灶没切掉——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捆成了利益共同体。开发商痛快拿地却挤牙膏式开发,政府默契地调容积率、改规划护盘,横竖不能断了土地财政的奶。结果本该退的烧,硬是拖成了慢性病。现在想想最唏嘘的,反倒是朱镕基开的“药方”被晾在抽屉里落灰。他当年说得明白:别光指望房地产拉GDP,得让老百姓有钱花!“培养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特别是农民的”,涨工资、补社保、刺激消费才是正路。可现实跑偏了:农民购买力?2025年城乡收入差还有两倍多。普通工人工资?追房价像自行车追高铁。倒是房地产贷款魔幻变身,全家凑首付、月供压半生成了常态,连德国人看了都懵——他们贷款得证明未来二十年收入不断流,咱这儿三个钱包掏空就能加杠杆。所以房价蹿到十万八万一平的今天,朱总理那句“盖了给谁住”倒有了新答案:给银行抵押报表住,给地方财政的账簿住,给投资客的杠杆游戏住。只是老百姓真住进去时,背上已驮着三十年的债。而当年被预警的“香港今天”,早蔓延成北上广深港的集体症候群。或许解药还藏在老处方里。当老龄化撞上“90后继承三套房”的未来,当土地财政转向税收重构,那些曾被忽视的“常识”终要浮出水面:房子终归要回归砖瓦水泥的居住本质,经济也不能总靠钢筋水泥打兴奋剂。朱镕基的“恐高症”从来不是悲观——是提醒系好安全带的信号灯。毕竟,飞机冲得太高时,最可怕的不是颠簸,是没人记得降落伞在哪儿。素材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周刊》官方账号2018-12-2617:24
这种人能拉低这一栋楼的房价[打脸]

这种人能拉低这一栋楼的房价[打脸]

这种人能拉低这一栋楼的房价[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