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一个能让你执行力变得牛逼的法则

许多人面临一个难题,就是自己的执行力不够强,总是导致做不成一件事。你仔细想想,生活中是不是习惯性拖延?杂乱的房间,到了实

许多人面临一个难题,就是自己的执行力不够强,总是导致做不成一件事。

你仔细想想,生活中是不是习惯性拖延?

杂乱的房间,到了实在看不下去才收拾;

充满油渍的碗堆放在洗碗池里,苍蝇横飞才愿意去洗;

计划晚上9点洗澡,结果硬是在沙发上刷手机到11点;

计划写论文,打算通过手机查资料,结果看短视频50分钟。。。

诸如此类的生活案例太多了,我们大多数人都陷在一个巨大的拖延漩涡中。

有时候也会意识到这样不好,于是做出改变,结果也只是一时兴起,再而衰,三而竭,最终沉沦在拖延的循环中。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拖延就是我们的天性,这在脑科学里面称为“执行控制缺陷”。

简单来说就是脑子里的“管事部门”——前额叶皮层在你做事前应该立刻启动,帮你规划步骤、压制分心的冲动(比如想刷手机的手),还能提醒你“deadline快到了,赶紧干活”!

这个前额叶皮层,在我们大脑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智男。

很多时候,这个“管事部门”会突然掉链子,因为半路杀出一个叫“多巴胺”的家伙,它在带你进入一个更爽的世界——刷短视频、游戏、娱乐。

多巴胺(Dopamine)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大脑里的一种“信号员”,专门负责传递“快乐”、“动力”和“想要”的信号。它和我们的情绪、行动欲望、学习能力甚至上瘾行为都有密切关系。

你在更爽的世界沉迷得不能自拔,完全忘记了你本来该做的事情,你被这个“多巴胺”带沟里了!

反过来说,你的“前额叶皮层”太弱了,弱到让你的多巴胺可以随意践踏,随意欺骗。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想要提高执行力,就得训练我们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强大起来让多巴胺无机可乘!

01

即刻行动

对付多巴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让它有思考的时间。所以,一个大道至简的方法,就是你想做一件事,马上去做,立刻行动。

这个叫“即刻行动”法则,融会贯通这个法则,你的执行力将会变得超级牛逼。

真的是好简单的道理,但我们还是大部分人还是做不到,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自动给我们找借口。

《精进》这本书有提到:“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

确实是这样,有些事情本来很简单,你想多了就会觉得很难。

引起我们焦虑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未知的恐惧、对失败的恐惧。

实际上: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比如你要做PPT,那就先打开页面,目标是做好第一页,做好第一页你就会自然做第二页、第三页,你的目标就是当下那一页就好,只要过程保持专注,很快整个PPT就能做完。

比如写作,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写,那就先从第一个字开始写,接着就会写了一个词,一句话。写得糟糕没关系,先写了,你就会慢慢进入这个状态,渐渐地你就会回看,修改。

即刻行动法则,也叫“2分钟法则”,就是犹豫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2分钟内必须要启动你的任务,不要给自己的大脑任何找借口的机会,这样你大脑里面的“理智男”——前额叶皮层就会发挥作用,控制你行为,让你专注在任务中。

也不要经常性拿起手机,因为你的手机会夺走你的注意力,在多巴胺的驱使下,你会打开娱乐软件,导致做事中断。

犹豫超过2分钟,你大脑前额叶皮层的掌控力就会变弱,你能开始这件事的的概率就会逐渐降低。

这就是提高执行力的核心要义:即刻行动,不要给自己犹豫的机会。

这样,你大脑的“管事部门”——前额叶皮层才会发挥最大的作用。

当然,运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你在做一件正常的,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

02

大脑没办法管理那么多事情

拖延的成本,比你直接行动的成本要大得多。

比如洗碗,洗一次碗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但是洗碗前想方设法的逃避、拖延带来的心理成本却比洗碗更累。如果这时候还跟家人互相推脱,引发争吵就得不偿失了。其实马上去洗,定好轮流洗的规则,就是最佳策略。

我们要分清生活中的大事和小事,如果小事堆积起来没做,会影响我们做大事的效率。还会占用我们大脑的管理空间,这会在你做一件重要事情的时候,冒出很多不相关的想法,进而影响你当下做的事情!

比如你正在学习,脑子突然记起快递放在快递柜三天没拿,这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再不拿就要产生更多的超时费,你大概率会中断学习去拿快递。

明白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把那些没做的小事先解决掉,不要让这些小事占用大脑的管理空间。

如果总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那么我们同时应对的事情就少了,也就不用多花心思去“管理”这些事情。

不把小事处理掉,大脑的管理空间就会越来越乱,我们会变得慢慢没办法承受,甚至演变成负面情绪,跟周围的人关系也会变差,导致生活失控。

所以,小事造成的心理负担可一点都不轻,但相对于那些人生大事,这些“小事”处理起来是很简单的,只看你愿不愿意马上就把它解决掉。

当你的脑子堆积太多“小事”的时候,脑子会有乱七八糟的想法,这是潜意识在作怪,你没完成的东西又念念不忘,始终会影响你做事的专注度。

如下图所示,当你把“小事”都解决后,脑子里面的事情就少了很多,你再去做重要的事,整个人就轻松很多。

图片出自书籍《精进》

所以,优先把小事处理掉,能让我们在做重要事情的时候,执行力更强,心态更从容。

03

对于复杂的事,做计划也是行动

很多小事我们可以马上行动,但是有一些复杂的事,需要我们从长计议。

比如高考后选什么专业、职业方向怎么选择、创业等。

面对这些复杂且重要的事,做计划就是行动的第一步。

做计划就是构思,这个是可以立刻行动起来的,也可以跟其他事情结合一起做。比如你在做一件不需要思考的事情(散步、刷牙之类的),就可以构思你的计划。

我们也不需要等待所谓最好的“时机”,你所有的等待都是有成本的,哪怕有一个好时机出现,你能百分百确定自己能识别出来它吗?即使识别出来,你是否做好准备抓住它呢?

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事来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无论是做小事,还是重要的大事。我们都可以运用“即刻行动”这个法则。让我们的执行力直接上升一个台阶。

04

结语

“即刻行动”法则,其实跟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不谋而合。

王阳明心学里面有个核心观点,是这样说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这句话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想法是行动的开头,行动是想法的结果。”

比如你想学做饭,“知”就是你刷视频看菜谱,脑子里知道应该先热锅再放油。

“行”就是你真去厨房开火倒油开始炒菜。

只有真正动手做了,你才知道“热锅到什么程度放油才不会溅”,这时候你的“知道”才算完整了。

脑子里想的只是开始,手上做的才是答案。

即刻行动,能让我们执行力变强,真正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