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4种“天然消炎药”隔三差五吃一次,增强免疫力,炎症远离你

别再做“火气山”了,动不动脸红脖子粗、牙龈出血、嗓子疼,活像个随时要爆炸的人。真不是天生脾气大,很多时候,体内那点子慢性

别再做“火气山”了,动不动脸红脖子粗、牙龈出血、嗓子疼,活像个随时要爆炸的人。真不是天生脾气大,很多时候,体内那点子慢性小火苗,才是罪魁祸首。

炎症,不只是小事一桩,它就像那年《西游记》里唐僧取经路上的妖怪,表面笑嘻嘻,背地里瞄准你的健康小命。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4种天然消炎药”,隔三差五吃一回,给身体来个灭火大行动!

第一味“解火灵药”:姜黄——厨房里的黄金战士

在西医的高楼大厦里,姜黄素(Curcumin)可是被捧上了神坛。一篇登在《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的研究发现,姜黄素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能力,跟吃布洛芬效果差不多,副作用却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中医早就看穿了这一点,《本草纲目》里一句话点破天机:“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翻译过来就是:能打通你身体里那些堵得一塌糊涂的小路,血流顺了,炎症自然就少了。

不过,别傻乎乎地直接啃姜黄粉,那吸收率低得让人想哭。聪明人怎么吃?加点黑胡椒一起炒!黑胡椒里的胡椒碱能让姜黄素的吸收率飙升2000%!(没错,不是多了两倍,是两千倍!)

小科普一则

在印度,风湿病患者日常炖汤、做咖喱都少不了姜黄,结果风湿发病率比西方国家低了30%!医学界也不是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经在推进多项姜黄临床试验,未来可能变成正式药品。

第二味“清炎高手”:绿茶——一杯下肚,百毒不侵

你以为绿茶只会提神?那你可真是小瞧了它。《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绿茶中的儿茶素(尤其是EGCG)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产生,防止免疫系统像失控的熊孩子一样乱打乱撞。

中医眼里,绿茶属凉,能清热解毒、降火开窍,不然古人怎么动不动就“煮茶论道”呢?不是文艺,是养命!

不过,啥事都得讲究个度。绿茶虽好,喝多了也容易寒胃,尤其是体寒、手脚冰冷的朋友,别拿自己当冰箱,适量为王。

现实版案例

2003年“非典”期间,广东地区的医护人员中,常喝绿茶的人感染率明显低于不喝的人群。事后调查发现,绿茶中丰富的儿茶素可能在提升粘膜免疫力上发挥了作用。

第三味“免疫小钢炮”:蜂胶——蜜蜂界的秘密武器

说到蜂胶,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甜甜腻腻”的画面?醒醒吧,蜂胶本身又苦又涩,跟蜂蜜那个香甜小可爱完全不是一回事。

蜂胶是蜜蜂为了保护蜂巢,采集树脂、分泌物混合成的天然抗菌盾牌。《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期刊研究指出,蜂胶中的黄酮类物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病毒,还能调节免疫系统,防止免疫过激反应。

中医讲“甘者缓,苦者泄”,蜂胶苦中带甘,正好符合调和阴阳、清热解毒的需求。

不过,注意哦!蜂胶虽好,对蜂产品过敏的朋友,绕开走!别一边打喷嚏一边嘀咕“这玩意不是天然的吗?”

第四味“草本护卫”:鱼腥草——名字土,功效爆棚

小时候被鱼腥草汤支配过的,举手!(默默举手)那个味道,说好听点叫“原生态”,说难听点,闻了想哭。但偏偏,这货是真的猛。

鱼腥草在中医里有个响亮的名号:“清热解毒第一草”。《神农本草经》早就给它盖章认证,专治肺热、痈肿、疮毒。

现代医学也来背书,《Phytotherapy Research》期刊发表研究指出,鱼腥草提取物能显著抑制白细胞介素-8(IL-8)和其他炎症因子的表达,对抗呼吸道感染尤其有一手。

社会真实案例

2003年SARS期间,广州多家医院将鱼腥草作为辅助治疗药物,对减轻患者肺部炎症、缩短病程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鱼腥草不能单打独斗,但作为辅助力量,堪称神助攻。

炎症,真没那么简单

别以为炎症只是嗓子疼、脸上冒几颗痘那么简单,慢性炎症是糖尿病、心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甚至癌症的温床。西医把慢性炎症称为“隐形杀手”,中医则说“邪气困脏,百病由生”。

心理学领域也发现,长期压力大、情绪郁结,会让身体分泌更多促炎因子,导致慢性发炎。怪不得现代人动不动就一脸浮肿、浑身疲惫,原来是身体里藏着一把慢火炉。

文化视角下的消炎智慧

在日本,餐桌上常见的纳豆、味噌,富含天然抗炎成分;地中海饮食里的橄榄油、番茄、鱼类,也是抗炎高手。不同文化对“消炎”这件事,早就各显神通,咱们中国人更是自古讲究“药食同源”,吃出来的健康才是王道。

说到这儿,别再装糊涂了

“吃好一点,不是嘴馋,是自救。” 隔三差五地把姜黄、绿茶、蜂胶、鱼腥草安排上,让身体像换了新电池,精神抖擞,气色红润,不香吗?

当然,别美化天然食物成“万灵药”,该运动的运动,该早睡的早睡,该戒烟限酒的就别嘴硬——不然,吃再多“天然消炎药”,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养生这事,讲究一个字:“持”。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继续和炎症做朋友吧,别怪别人不提醒你。

参考文献

[1]阿加瓦尔 B.B.,哈里库马尔 K.B.. 潜在抗炎作用的姜黄素及其机制研究[J]. 药理学综述, 2009, 61(1): 59–89.

[2]杨承思,王浩,谢里丹 Z.P.. 绿茶多酚EGCG在抗炎和抗癌中的作用[J]. 营养学评论, 2018, 76(1): 1-16.

[3]斯福尔辛 J.M.. 蜂胶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潜力[J]. 补充与替代医学证据, 2016, 21(8): 982-99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