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不弘毅”本是儒家对君子品格的至高期许,但这个承载着坚韧与担当的名字,最终却烙印在一个背叛者身上。
他不仅曾建议美军效仿轰炸南联盟模式“误击”中国军舰,更持续数十年以荒谬言论诋毁祖国,其行径引发舆论哗然。
这个将名字改为安德烈·平可夫的张弘毅,究竟如何从自负青年沦为国际笑柄?

1963年,张弘毅在云南的一个平凡家庭里呱呱坠地。
他说自己小时候过得不开心,性格内向还特别自以为是,甚至说自己是个难得一见的天才。
他9岁那年,就对越南战争讲得头头是道,觉得美国军队的打法漏洞很多;到了11岁,他竟然公开说苏联元帅朱可夫指挥不行,只是个有名无实的人物;13岁时,他开始自学小提琴,还能拉莫扎特的曲子,自称是音乐小天才。

但是,他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反而因为他瞧不起老师和同学,所以小时候朋友很少,大家都不待见他。
这种扭曲的自我认知伴随他进入昆明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赴日留学后更演变为生存困境。
在异国凌晨送报纸、刷盘子的日子里,他逐渐发现“财富密码”——通过编造中国军事谣言迎合西方媒体 。

1993年移民加拿大后,他更名安德烈·平可夫,谎称崇拜朱可夫元帅而取俄式名字,实则借此打造“国际军事专家”人设 。
这个毫无军事背景的投机者,凭借语言天赋与信息操纵迅速打开市场。
日本防卫厅邀请他参与战略研讨,英国《简氏防务周刊》聘其为特约撰稿人,其杜撰的“中国海军十年控制南海”“秘密研发电磁脉冲武器”等谣言被包装成权威分析 。

他创办的《汉和防务评论》成为反华舆论阵地,将上海青浦游乐场水泥航母模型解读为“军事威胁”,声称中国特工窃取美军导弹残骸仿制武器,这些漏洞百出的“爆料”却被西方媒体争相转载 。
在日本,平可夫为了生活,不得不重操旧业,继续写作。他放弃了最初的文学梦想,敏锐地察觉到西方世界对“中国威胁论”话题的关注。

为了迅速成名并获取经济利益,平可夫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他开始创作一些带有个人偏见,并且有意抹黑中国的文章,迎合西方社会的需求。日本防卫厅邀请他参与战略研讨,其杜撰的“中国海军十年控制南海”“秘密研发电磁脉冲武器”等谣言被包装成权威分析 。
最耸人听闻的是2016年南海危机期间,他公然建议美军制造“误炸”事件震慑中国,这种赤裸裸的挑衅彻底点燃国人怒火 。

在加拿大,平可夫办了个叫《汉和防务评论》的杂志,专门写中国军事方面的东西。但这个杂志好像不是真的想客观分析,而是想贬低中国,好让西方读者更关注。
这个杂志其实人不多,内容很多都是抄来抄去的,不够深入,也不太严谨,甚至直接从中国的军事网站上扒信息。

简单来说,这本杂志的目的和质量,都让人觉得有点一言难尽。
他把网上搜集的信息简单加工,就说是“独家猛料”,还利用西方对中国的片面看法,把自己打造成所谓的“军事专家”。

为了让自己更像个“专家”,他到处跑军事展览会,想方设法跟各国军方的人攀关系,以此抬高自己的“权威性”。
这样做无非是想让别人觉得他很懂行,增加自己的可信度。
平可夫很懂西方媒体那套,知道怎样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他经常把没影儿的事儿添油加醋,编成耸人听闻的故事。

这样做目的就是为了轰动,有了名气就能赚到钱。说白了,他干的一切都是为了“红”,为了多捞金。
他深知炒作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手段博取关注,最终达成名利双收。
终究,虚假无法掩盖。他缺乏真正的军事实力,那些所谓的“专业分析”只是随意组合,缺乏依据,根本站不住脚。

这些分析实际上经不起仔细的推敲和验证,内部充满了漏洞,根本无法令人信服。
这些都暴露了他根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积累。
他在网上宣扬的那些所谓的“独家内幕”,其实只要稍微懂点军事的人就能看出,都是抄袭别人的东西,然后进行夸大和虚构。这种做法根本没有实际价值。

这种低劣的伎俩,只能欺骗那些不太了解情况的人,想要用谎言一直掩盖真相是不可能的,伪装最终会被拆穿。
他那些内容的真相很容易被揭穿,只要稍微了解情况,就能发现他所谓的“独家内幕”根本站不住脚。一些中国军事迷为了防止平可夫未经许可使用他们的军事照片,会在照片上特意标注“平可夫请勿使用”。

平可夫提出“误炸”建议,并非偶然,而是他长期反华思想的集中体现。他竟然拿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说事,主张美国可以复制这种做法来给中国制造麻烦。
这种说法显示他对国际关系缺乏基本了解,并且为了达到反华目的,不惜践踏人道主义底线,表现出极其冷酷的心态。

面对潮水般的批评,平可夫竟将骂声视为“勋章”,向西方雇主炫耀“中国越骂说明我越重要” ,这种精神胜利法恰似末路狂徒的自我麻醉。
历史的吊诡在于,投机者终将被时代抛弃,随着中国军事实力透明化与国际地位提升,平可夫的谣言失去生存土壤,日本防卫省内部报告承认其情报“准确率不足30%”,美国智库逐渐转向专业分析 。

失去利用价值的他,如今蜗居加拿大某咨询公司整理档案,社交媒体动态无人问津,偶尔发布的抹黑文章评论区充斥着中英文嘲讽 。从别墅到陋室,从聚光灯到边缘人,这个背叛者用半生演绎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现实寓言。
平可夫的沉浮警示世人:国家是个人尊严的根本依托,那些幻想靠诋毁祖国换取荣华者,终将在真相与时间的审判中现形。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们既要警惕外部势力的认知战 ,更需筑牢民族认同的精神长城。
正如网友在其最后一条推文下的留言:“你抹黑的中国,正守护着亿万同胞的安宁;而你跪拜的西方,只当你是用完即弃的抹布。
就连过去欢迎他的台湾,也看清了他的真面目,断绝了和他的一切联系,平可夫再也无法凭借虚假信息欺骗大众,彻底失去了市场。

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如今只剩下孤独和失落,他最终被时代淘汰和遗忘,境况让人唏嘘不已。
他的故事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像一面镜子。它映照出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背叛民族的人的可耻与可悲。
这也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守道德底线,永远不能忘记爱国之情。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是我们战胜诱惑、抵御风险的关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