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交上奉行“骑墙策略”的印度,这次却是无辜躺枪,原本美西方国家只是想加强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
没想到俄罗斯还没喊疼,印度就惨叫连连,因为美西方国家拦截“影子船只”。
印度在能源进口领域的单一性弊端暴露出来,原油断供让印度进口原油成本暴涨,炼油厂产生停工危机,莫迪急的直跺脚!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 印度对俄罗斯原油的依赖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俄罗斯惨遭美西方国家上万项制裁,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能源出口贸易遭到限制。
大量原油囤积仓库找不到买家,俄罗斯被逼着“清仓销售”,印度觉着这是个机会,就在这个时候加大对俄罗斯的原油进口,既是解了对方燃眉之急,也顺便挣了卢布。
美国针对此事对印度多番拉拢,奈何印度政府嘴上说的很好听,对于这种能挣钱的机会是一点不放过,俄罗斯原油便宜,质量还高,量也大,没道理放弃。
而这三个优点里,最让印度看重的就是俄罗斯原油低硫。
低硫是指原油通过加工成为汽油、柴油、润滑油等等工业能源,其中炼油是最关键的环节,而这其中就涉及原油的含硫量问题。
含硫量越高,对原油加工的难度、成本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就越大,俄罗斯向印度提供的原油含硫量平均在1.2左右。
印度向周边国家,如伊拉克、沙特等地进口的原油,含硫量最低是1.4,高的更是达到2.8左右。
因此上原油低硫是俄罗斯能源产业的一大特点,再加上俄乌战争影响,一来二去,印度就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原油进口国之一。
可这种生意做得好好的,很难不让美西方国家眼红,对于美国而言,加大自己的页岩油在国际能源市场的份额是一方面。
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俄罗斯正和美国支持的乌克兰进行战争,印度此时将大把卢比送给俄罗斯,既是帮助对方回血,还推动去美元化。
这都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美国联合欧洲国家加大对俄罗斯的能源制裁力度,这一轮的制裁措施主要是针对“影子船只”的扣押拦截。
这里的“影子船只”主要是指利用关闭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伪造船旗和公海转运等手段,躲避国际制裁的航运船只。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伊朗和俄罗斯满载能源、武器的船只,经常通过这种方式运抵交易国,算是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进行“走私”活动。
2024年12月,欧盟在美国的带动下,就对俄罗斯的“影子舰队”进行制裁拦截,美国则是在今年初制裁了183艘“影子船队”。
这种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贸易遭受打击,全球原油运输受阻,其中最为悲惨的躺枪者就是印度。
印度先前只看到了俄罗斯油好便宜,不断加大进口的结果就是全国有近四成的原油依赖俄罗斯供应。
其中国内至关重要的古吉拉特邦炼油厂,占据全国产能的45%,对俄罗斯的原油依赖度极高。
原本和俄罗斯的原油生意做得好好,对方还油好量大,虽然平时需要偷偷摸摸进行交易,也不是不能接受。
现在随着美国加紧对影子船的打击,印度炼油厂直接产生断供危机,偏偏印度还是一个贫油工业国,对原油需求大,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却只能坚持一个月。
商业储备则是在74天,现在印度既要一面释放存储的石油,另一面就是在其他供应商身上加大进口量。
截止2025年4月,印度的战略储备石油已经消耗四成,虽然计划扩建储备设施,但在短时间无法解决断供危机。
只能转向中东、美国和巴西采购原油,但这三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弊端,中东各国虽然与印度有着长久的原油贸易合作,但前面提到过,这些地方是以重质油为主,且油价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影响。
比如沙特对印度出口的现货原油每桶上涨四美元,换算下来成本相比于俄罗斯原油,增长了不少。
这就导致这些中东国家虽然距离印度较近,在运输成本上相比于美国和巴西能缩减不少,可在提炼阶段又将省下来的成本投入进去。
三 印度被“误伤”美国的原油则是主要产自墨西哥湾和得克萨斯州,运往印度需要原油货轮,运输时间在20到30天,运费相比较中东国家高出15到20美元一桶。
并且美国喜欢玩长臂管辖,一旦印度对美国原油产生依赖,美国就会有很多附加条件,要求印度在印太战略配合美国,以及限制和中俄之间的合作,这是不符合印度“骑墙”外交的。
选择和巴西合作,面临和美国同样的运输成本问题,巴西原油运费上涨了5美元每桶。
综合比较下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原油比俄罗斯更适合印度,但现在影子船遭到打击,俄罗斯原油大部分都无法抵达印度港口,印度只能转求与中东各国加大原油贸易。
这就导致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使印度成为重大受害者,也显现出美国霸权对全球能源市场的一种危害。
而要理解印度这场能源危机背后的深层逻辑,除了地缘政治上的博弈以外,就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产出国之一。
通过种种手段控制全球能源市场,以此维护美元霸权地位,并对俄罗斯这种传统能源对手进行极限施压。
印度的错误之处,则体现在只看到了俄罗斯原油的廉价,不断加大进口量,最终导致对俄罗斯产生高度依赖,却忽略了在能源进口领域的多元化战略,被美国制裁“误伤”。
这一点值得我们警戒,只有构建属于自己的能源“护城河”,才能避免能源危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