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67年5月1日,毛主席坐在车上,沿途看见一栋非常亮眼的住宅楼,墙壁上赫然写着

1967年5月1日,毛主席坐在车上,沿途看见一栋非常亮眼的住宅楼,墙壁上赫然写着“打倒胡乔木”。 胡乔木本名胡鼎新,1912年生在江苏盐城一个普通人家。从小他就爱看书,诗词写得溜溜的。六岁上小学,十二岁去扬州八中念书,那时候他每天早起背古文,成绩一直拔尖。1930年考进清华大学历史系,进了校门没多久,就开始掺和学生运动。跟乔冠华、曾迪先这些同学走得近,宿舍里常常讨论国家大事。他写宣传单,手上沾满墨水,1930年底加入共青团,第二年升为北平市委宣传部长。 组织学生工人上街抗日,他声音大,标语举得高。国民党盯上他,黑名单一上,日子不好过。1932年夏天,他在盐城秘密入党。抗日战争打响,1937年他从北平辗转到陕北,风里来雨里去,到延安后分到宣传部。窑洞里伏案写文章,烛光拉长影子。1941年2月,王若飞一大早敲开他家门,说毛主席看中他那篇《中国青年》上的五四文章,想让他当秘书。胡乔木起初犹豫,没干过这活儿,王若飞一解释,他点头答应了。 就这样,胡乔木到了延安杨家岭,毛主席住的窑洞附近。头几天他坐那儿发呆,不会插手。过几天忍不住了,进屋说帮校对文件。毛主席递过来,他接住,从此上手。文件一页页过眼,红笔圈错别字,毛主席夸他细心。重要稿子总先给他,信任来得实打实。1945年重庆谈判,毛主席只带几个人,胡乔木在列,当秘书。飞机上行李轻,重庆住处他敲打字机到深夜,文章发出去戳国民党痛处。 解放战争,西柏坡窑洞,他起草新华社稿子,跟周恩来商量改动。手翻纸张,灯亮到天明。新中国成立,他身兼多职,新闻总署署长,宣传部副部长,新华社社长,《人民日报》社长。办公室电报堆山,版面他亲自把关。秘书活儿也没落下,日常文件处理得井井有条。压力大,精神衰弱,胃出血住医院。毛主席派王鹤滨去看,带水果,他躺床上写感谢信。视网膜炎又来,眼睛疼得写不了字。1961年8月,身体垮了,申请长假,毛主席批准,他收拾东西去杭州养病。 名义上还是秘书,可人不在身边。杭州西湖边住下,身体慢慢好转,拿起笔写诗词寄北京,请毛主席改。毛主席抽空看,红笔点,电话里聊字句。持续一年,交流断了,他搁下笔。1966年4月,毛主席来杭州开会,他五年没见,申请拜访没回音。突然通知来了,他从上海赶回。见面短,毛主席说去北京多看多了解,少说话,就走了。他有话没说出口。 1967年5月1日,国际劳动节,毛主席去天安门城楼。车从中南海出,过南长街住宅区,墙上“打倒胡乔木”刷得醒目。那是北京邮电学院红卫兵凌晨贴的,知道胡乔木住这儿。毛主席看见,问张耀祠胡乔木怎么挨斗,去看看。张耀祠下车敲东门,废弃的门没人应。邻居围上来,认出毛主席,激动坏了。人群多,毛主席示意走,车开走了。胡乔木在家,从北门进出,没听到。邻居跑去告诉,他冲到街口,车已不见。 这事传开,有人知道毛主席惦记胡乔木,造反派收敛了。之前2月1日,他被中国科学院造反派揪到工人体育馆,从早8点站到下午3点,上台批斗。肉体精神折磨不断,这墙上标语反倒护了他一回。胡乔木写信给毛主席,解释门牌,更多是谢意。长子胡石英后来回忆,这天毛主席路过家,汪东兴先来转悠。标语虽刺眼,却意外化解危机。 从那后,胡乔木处境稳了些。之前申请见毛主席,多次写信,没回音。工作低谷,日子难熬。毛主席逝世前,他始终想再见一面。1976年9月9日,毛主席走了,治丧名单公布,他不在列。没机会瞻仰遗容,留在家翻旧档。杭州养病三年,好转后写诗那会儿,两人还电话讨论。可惜中断,早知就多聊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