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又开始整活了:在地铁上打广告卖烤鸭。88元半只先不论贵不贵,最抓眼的是请来一位“六星级厨师”。这头衔一亮,营销味立刻拉满,网友调侃:这级别怕不是直接总厨? 与其让老板出来讲故事,不如让大厨现场秀刀工、起炉烤鸭,把真材实料搬进广告里,这才叫硬核。 可较真的食客早发现了猫腻:“六星级厨师”听着唬人,全行业压根没这个统一标准。贵州官方认定的“黔菜师傅”最高才五星,还得持有一级职业技能证书、有重大行业贡献才能申报,全国餐饮圈也没听说过“六星”的评级体系。说白了,这头衔大概率是西贝自家的“内部特供”。 西贝自己的厨师体系里确实有星级划分,从一星到七星阶梯分明,但这套标准只在内部生效,跟官方认证的职业等级完全不是一回事。一星厨师刚能熟练操作两台微波炉,月薪不过四五千;要熬到四星才能当厨师长,年薪勉强过十万。真正的天花板是七星大厨,全公司只评得出5人,直接享受副总裁待遇,还能定期去全球考察美食。这么算下来,六星级确实该是金字塔尖的人物,可广告里连这位大厨的名字、擅长菜系都没提,只剩个空洞的头衔。 要是真论西贝的顶尖厨师,吴俊义的故事可比空泛的头衔有分量多了。这位六星大厨、全国烧烤总导师在西贝干了十几年,最出名的就是“死磕”劲。2016年研发烤全羊,他带着团队两个月吃了200多只羊,光为调试一块酥皮就耗掉30头羊,最后逼得老板贾国龙砸了自己的办公室,改造成专属烤间给他试验。为了把控火候,西贝当年花上千万给每家门店配了五星级酒店才用的进口烤箱,这才有了“皮酥肉嫩如婴儿舌头”的口碑。 吴俊义的底气从不是头衔堆出来的,是跟食材、火候较劲磨出来的。他带队去草原选羊,制定《羊肉采购组家规》,要求质检员跟工人一起干活,不许酒后上岗、不许发脾气;研发烤羊排时,连烤箱温度的每一度变化都要记录,就为了让全国门店的出品口感一致。这种较真劲,才是顶尖厨师该有的样子——懂食材产地,懂火候玄妙,懂变化创新,这几点哪样都比“六星级”三个字更有说服力。 可惜这次的烤鸭广告,把西贝最该炫耀的东西藏了起来。当年推水盆羊肉时,他们还会晒出“考察90家羊肉店、测试45次煮肉”的研发细节,靠真实工艺打动人心;现在却只剩一个模糊的“六星级”头衔撑场面。消费者要的从来不是虚头巴脑的称号,是能看见的刀工、能闻到的炉香、能尝到的真味道。 西贝不是没出过真材实料的大厨,研发导师孔龙在西贝干了21年,带着“草原羊杂泡饭”拿过中华民厨大赛冠军,可他的名气靠的是40分钟慢炖的汤底,不是什么星级头衔。要是把这位“六星级厨师”烤烤鸭的过程拍进广告——怎么选鸭坯、怎么打气、怎么挂糖色、怎么控炉温,哪怕只有十几秒的镜头,也比干巴巴的头衔有感染力。 营销的核心从来不是造概念,是让消费者看到价值。88元半只的烤鸭,有人觉得值有人觉得贵,但只要让大家看到“六星级”背后的真功夫,争议自然会少很多。只拿头衔当噱头,再好的厨师也成了营销工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