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美国这一手对我们影响这么大!9月24日,根据美国彭博社报道,彭博社称,由于美国7月停止发放出口许可,中国本土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已将旗舰机型C919的交付目标,削减了三分之二。这可不是简单的缩水,背后藏着的是美国在航空产业链上对我们的精准卡脖子。 说起来C919这几年走得不容易,从2007年立项到2022年拿到适航证,十五年磨一剑才终于能正经交付,去年首架交付给中国东方航空的时候,多少人盯着那架蓝白相间的飞机,觉得这是中国打破波音、空客双寡头垄断的开始。 结果刚起步,美国就从最关键的“心脏”部位下手了——C919目前使用的LEAP-1C发动机,是由美国通用电气(GE)和法国赛峰集团合资的CFM国际公司生产的。 而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比如高压涡轮叶片、燃烧室等,不少都得依赖美国本土供应链,美国一停出口许可,CFM那边就算想供货也没辙,毕竟谁也不敢跟美国的出口管制对着干。 可能有人会问,就不能换别的发动机吗?还真没那么容易。航空发动机这东西不是菜市场买菜,想换就换,它得跟飞机的机身结构、航电系统、气动布局严丝合缝地匹配,牵一发而动全身。 咱们自己的长江1000A发动机虽然一直在研发,去年也完成了高空台试验,但距离真正装机商用还有不少坎要过,比如长期可靠性测试、适航认证等,短时间内根本顶不上来。 这就像家里的车突然没了合适的发动机,总不能拆了别的车零件硬凑,万一开上路出问题,后果可比汽车严重多了,毕竟飞机载着的是上百人的生命。 再往深了想,美国这招其实挺狠的,它不直接禁止销售发动机,而是用“停止出口许可”这种方式卡住供应链,既避免了直接撕破脸影响GE等企业的短期利益,又能精准打击C919的交付节奏。 要知道,飞机制造是典型的“以销定产”,交付延迟会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运营计划,比如原本打算用C919执飞的航线可能要继续租波音或空客的飞机,成本会增加; 更关键的是,交付量上不去,商飞就没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原本计划的“用销量摊薄研发费用”的路子就会受阻。 长期来看会影响C919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毕竟客户买飞机不仅看性能,也看厂家的交付能力和后续维护保障。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也不全是坏消息。至少它让我们更清醒地看到,航空工业这种“高精尖”领域,核心技术靠买是靠不住的。 以前可能还存在“先引进来用着,再慢慢自研”的想法,但美国这次的动作直接断了这条路。虽然短期内会吃苦头,但从长期看,这种“倒逼”反而能让我们的航空产业链更自主、更结实。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美国的出口管制其实也在损害它自己的企业利益。CFM国际公司每年从中国市场能拿到不少订单,C919如果长期交付受阻,CFM很可能会失去这块肥肉,而欧洲的赛峰集团说不定会想办法绕开美国限制,毕竟谁也不想跟钱过不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