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严厉批判,告诉美国要撤走在亚洲及其它海外地区部署的核武器及导弹防护系统,并且点名“美英澳”的核潜艇合作已经违反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未来的天好像真的变了。 一场围绕“堤丰”导弹系统的交锋正将全球拖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危险境地,美国自2024年起在菲律宾和日本部署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其威胁的根源在于尖端技术与地理位置都有着明显的针对性,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地理上的战略突袭”。 该系统高达2500公里的射程,且可搭载核常两种弹头,一旦部署在距离中国本土不足800公里的冲绳嘉手纳或巴丹群岛,便意味着北京等核心区域都在时时刻刻处在威胁当中,这并非简单的武器前推,而是美国“一小时全球打击”战略构想的关键落子。 而且这些部署点恰好扼守住中国进出太平洋的关键航道,形成了一把集军事打击与地块封锁于一体的“战略门锁”,这种单方面武器威慑彻底打破了各国间的军事平衡,迫使另一方不得不寻求恢复均势。 当前的紧张局势是国际军控体系长达二十年被侵蚀的必然结果,2002年美国单方面退出《反导条约》,为后续的战略武器部署解除了束缚,如今,“堤丰”入亚与美英澳核潜艇合作,共同撕开了全球核不扩散的最后一道防线。 美英拟向澳转让的武器级核材料可用来制造多达60~80枚核武器,这无疑是“递给无核国家一把能打开核武库的钥匙”,公然挑战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种行为一旦被默认,那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效仿,韩国前总统尹锡悦曾公开表示希望韩国能实现自主拥核武,这已为东北亚潜在的核军备竞赛拉响了警报。 当主导国带头破坏规则时,其他国家便会遵循丛林法则,面对这样的状况,我国一方面在国际上喊话美国要“注意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还要努力的研究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在防御端,中国已连续六次成功完成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 这项被比作“用子弹击中子弹”的高难度技术,成功率高达100%,意味着中国正努力构建一面能够有效抵御“提前打击”的盾牌,在威慑端,中国同样展示了制造对等威胁的“长矛”,部署在海南的移动式中导平台,具备24小时内前沿部署至南海岛礁的能力,西北地区的巨型雷达阵列则能实时监控美军在关岛的一举一动。 毕竟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就是“先礼后兵”,礼数已经尽到了,未来如何“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21世纪的今天,大国间“战略对等”的博弈,风险远超冷战,当今的核军备竞赛风险比冷战时期更高。 2024年全球核武器开支突破1002亿美元,美国独占近六成,也有人早早就做过相关的战争推演,若中美因台海爆发核冲突,仅第一轮交火就可能造成双方超过2000万人伤亡,全球GDP随之暴跌15%。 这提醒我们“核战争打不赢,也永远不该打”,这可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人类文明的生存底线,“堤丰”的阴影笼罩亚太,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摆在全人类面前,是选择在“对等摧毁”的恐怖平衡中相互戒备,还是共同协作,为这个早已不堪重负的星球重建安全护栏?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21世纪的最终走向。 信息来源:新黄河——《中方呼吁美放弃开发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2025-09-2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