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杨松编辑丨鄢子为
汕头王来春家族,一笔投资大赚一笔。
9月25日,奇瑞汽车登陆港交所,当日上涨3.8%,收于31.92港元/股。
三年前,王来春和哥哥王来胜,通过立讯有限,花费100.54亿元,接盘奇瑞汽车等三家公司股权,后又斥资数亿增持。
截至目前,立讯有限拥有奇瑞汽车9.2亿股,持股比例为15.96%。按照IPO首日收盘价来算,这部分股权价值为293.7亿港元,约合270亿人民币。
哪怕不计股息和其余资产,单在奇瑞汽车,他们家族已浮盈超160个亿。这笔投资,还为立讯精密,带来大笔订单。
精准出手
陪跑三年,王来春家族迎来收获期。
2022年2月,王来春实控的立讯精密公告,称控股股东立讯有限,以100.54亿元代价,购买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汽车7.87%股权,以及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立讯有限,最初由王来春与王来胜控制,俩人各持50%股权。
当时,因股权关系复杂,无明确上市日期,奇瑞汽车估值不振。招股书显示,王来春家族的买入价,只有8.4元/股。
“彼时,因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较低,奇瑞汽车不被投资者看好,估值偏低。”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告诉《21CBR》记者。
这对兄妹看好其潜力,斥资百亿接盘后,又增持奇瑞控股1.28%股权,股比提升至21.16%。若按首次交易价格推算,其成本预计在6.5亿以内。
王家入股的2022年,奇瑞汽车营收为926.2亿元,净利润为58亿元,没有派发股息。
两年来,其抓住海外市场机会,发力新能源车,迎来爆发式增长,2024年,其营收猛增至2699亿元。
“奇瑞现阶段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出口企业,其估值大幅增加。”张翔说。
他透露,奇瑞汽车多次与上市失之交臂,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其股权结构。
2025年,奇瑞控股直接将所持奇瑞汽车股权,分配给多位股东,不再持有其股份。奇瑞汽车股权结构变清晰,上市之路愈加顺畅。
调整后,王来春家族成为奇瑞汽车第二大股东。
一举多得
入股奇瑞,王来春家族既享其增值红利,又助实控的立讯精密,拿下大单。
早在2021年,她便转舵,要求立讯精密发展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等业务,在汽车领域,还制定了Tier1(一级供应商)业务进入全球前十的目标。
“与凤同飞,必出俊鸟”。她如此形容。
立讯精密绑定苹果公司,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的“代工之王”;做汽车业务,她重投的奇瑞,变身坚实盟友。
“投资奇瑞,是出于对其汽车整车制造业务的认可,希望借助这一平台,为双方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王来春曾解释。
在张翔看来,投资奇瑞是为了绑定立讯精密业务,以获零部件采购优先权。
入股同一时间,立讯精密与奇瑞汽车,签署战略合作。
记者留意到,王来春身兼奇瑞汽车多个职位,为非执行董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排位仅次于创始人尹同跃。
奇瑞汽车另一位非执行董事李晶,也是王来春老同事,其为立讯精密汽车业务总经理,负责汽车业务战略规划及重大事项决策。
高层交往频繁,立讯精密业务量增加。
其每年向奇瑞汽车供应线束、USB充电模块、无线充电等汽车组件及零部件,2022年,交易金额为3172万元,2025年一季度,攀升至5.1亿元。
王来春善于使用并购方式,扩张汽车零部件业务。
早在2012年,立讯精密收购福建源光电装,进入汽车线束行业;2013年,收购德国汽车塑胶件公司SUK。
早期交易金额不大,立讯精密现在市值超4000亿元,家大业大,能调动更多资源,拿下更大标的。
比如,2024年,其斥资41亿元,并购德国百年汽车线束企业莱尼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K的100%股权。
一家齐心
现年58岁的王来春,是汕头澄海人。她与哥哥王来胜,一同创办立讯精密,通过立讯有限等,合计持有37.8%股权。
早前,这对兄妹投资奇瑞汽车的主体,为立讯有限。2025年1月,由于“家族产业分配”,投资主体变更为“立讯投资”。
王来春的胞妹王来娇、胞弟王来喜,各持立讯投资50%股权,掌管价值约270亿的奇瑞汽车股份。
相较王来胜,王来娇与王来喜资料较少,颇为低调。
据《21CBR》记者查询,他们有自己的事业版图,并与立讯精密高度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王来娇在泰睿智造担任董事,制造软性材料,生产平板电脑、手机机壳、Magsafe钱包、追踪设备保护套等,拥有苹果、谷歌、华为、立讯精密等客户。
财报中,立讯精密将泰睿智造列为“其他关联方”,2025年上半年,从其采购914.6万元商品,出售282.8万元的商品。
王来喜业务触角更广,其担任董事、总经理的立景创新,主营手机镜头模组、平板镜头模组等,最新估值为225亿元。
他还是东莞高伟的法定代表人,该企业主要制造光电子器件、电子元器,2024年上半年,营收为39.1亿元。
立景创新、东莞高伟,也均与立讯精密有业务往来。
围绕果链龙头立讯精密,王来春家族,兄弟姐妹齐上阵,织出一张横跨消费电子、汽车、通信的制造业大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