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好奇为啥中美较量没人出来当和事佬?答案其实挺简单。这场博弈,最开始是美国想跟全世界掰手腕,后来其他国家都缩了,压力全落在中国身上,变成了中美单挑。 2018年,美国那边突然发难,特朗普签了份备忘录,根据他们那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款,直指中国知识产权问题。接着就是一连串关税大棒,从钢铁铝制品打起,很快就覆盖了好几百亿中国出口货。 美国人这套路不是头一回了,他们总觉得自己是世界警察,得定规矩,谁不听就收拾谁。中国呢?没坐以待毙,也回击了,对美国大豆、汽车、飞机这些玩意儿加关税。 就这样,贸易战拉开帷幕,本来是想敲打中国,结果波及全球供应链。工厂订单掉,价格乱窜,企业头疼。没多久,事儿就从贸易场子扩展到科技圈,美国商务部把华为扔进实体清单,卡芯片卡软件,硬要堵中国5G和AI的路。 世贸组织在日内瓦开会,双方代表来回扯皮,美方嚷嚷中国产业政策不公,中方强调平等互利。可这拉锯战打到现在,调解人影儿都没见一个。因为美国这手伸得太长,从一开始就不是针对单一对手,而是全球开花。 欧盟这么大个经济体,按说该有点分量,可他们也低头了。2018年美国对欧盟钢铁加关税,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开紧急会,成员国代表翻报告算损失。法国德国这些大国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同意跟美国签临时协议,豁免部分关税,但也得让步。 他们怕啊,跨大西洋贸易协定一乱套,大家都吃亏。结果呢?欧盟在中美贸易战里,选择战略中立,不想卷进去当炮灰。 想想也正常,欧盟内部一堆麻烦,移民能源啥的,哪有闲工夫趟这浑水。日韩就更别提了,日本首相安倍那时候在东京官邸跟美国贸易代表喝茶谈事儿,勉强同意多买美国农产品,换汽车关税豁免。 韩国总统文在寅在青瓦台签数字贸易协议,牺牲数据本地化要求,保住半导体出口。 这些国家经济军事都靠美国撑腰,敢硬刚?那不是找不自在吗?他们一边跟中国做生意,一边抱美国大腿,玩儿的就是战略对冲,左右逢源。 再瞧瞧俄乌那档子事儿,就不一样了。2022年俄罗斯打进乌克兰,国际社会立马热闹起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伊斯坦布尔主持谈判,俄乌代表交换停火提案,欧盟联合国派人协调,提供人道援助。 为什么?因为这冲突离大国核心利益远,其他国家站得稳,当调解人还能赚点儿人情。土耳其地理位置好,乐意当桥梁,促成黑海粮食协议啥的。 中国也试着调解,但更多是喊话多边对话,不直接下场。 对比中美这摊子,美国想保老大地位,贸易壁垒、技术封锁,摆明不让别人超车。欧盟日韩这些,经济上离不开中国市场,军事上又得看美国脸色,夹在中间,动弹不得。 这局面听着耳熟,冷战时候美国跟苏联争霸,也没多少第三方插手。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军U-2飞机拍到苏联导弹照,肯尼迪在白宫战情室下海军封锁令,赫鲁晓夫在克里姆林宫权衡撤导弹方案。 英国法国虽表态,但无力干预,只能干瞪眼。其他国家夹尾巴做人,怕卷进核大战。 再往前推,1950年朝鲜战争,中国志愿军过鸭绿江顶上去,长津湖那仗打得苦,美军从兴南港撤退。 当时条件差,志愿军硬扛,保住自家路子。国际上援助有,但核心对抗还是中国独自扛。历史这东西,总爱重复,美国独大三十年,冷战后单极世界风光无限,可现在裂缝出来了。金砖扩大,东方西方拉锯,全球规矩得变变样。 说到底,没人调解,是因为这不是简单打架,而是权力重塑。其他国家退圈,不是胆小,是算盘打得精。欧盟想中立,日韩想对冲,土耳其在俄乌那儿捡便宜,在中美这儿就缩了。谁趟浑水?联合国财务都紧张,川普时代退群删预算,现在还得靠大国缴费。 中国这边,从来没指望谁拉架。14亿人,经济底子厚,产业链全,抗压能力强。历史上抗美援朝那会儿,就靠自己顶过来,现在底气更足。海军空军战略部队,一步步练出来,南海编队演练,东海巡航,硬实力摆那儿。 中国这几年,玩儿的就是自力更生。面对美国压力,不慌不忙,建经济堡垒。推内循环,减少对外依赖,补贴本土企业,搞重磅投资。 AI领域,中国冲自给自足,挑战美国霸主地位。 芯片光刻机这些,实验室日夜攻关,电动车机器人绿能,中国制造2025计划见效了。 贸易战暴露中国弱点,但也逼出韧性,美国杠杆大,可中国市场更大,产业链完整。 出口控制法反制裁法规一出,回应美国技术卡脖子。 过去几年,经济从沿海往内地转,工厂流水线嗡嗡转,产量稳升。科技上,量子计算生物制药,研究者调试算法,突破瓶颈。 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跟小区里俩大户争地儿似的,小户人家谁敢劝?劝好了白劝,劝不好挨俩边儿打。美国想定规矩,中国不服,其他人缩着看戏。结果呢,中国靠自己,经济科技军事样样跟上。未来咋样?谁知道,但中国站稳了,全球规矩兴许公平点儿,大家喘口气。没人喊加油?无所谓,自个儿干。历史证明,硬顶过来的,才有底气。单极裂缝大了,多极世界来了,博弈继续,但中国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