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竟然有一个家族可以做到荣盛不衰,从第一代祖先贝兰堂算起,到现在都富了足足有1

中国竟然有一个家族可以做到荣盛不衰,从第一代祖先贝兰堂算起,到现在都富了足足有17代了,上海的房产达到了上千栋,孩子也都是哈弗大学的高材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中国历史上,这样的家族不多,但贝家绝对算一个典型。从明朝贝兰堂那辈起,到现在十七代人,苏州起家,上海落脚,房产上千栋,后代哈佛毕业的比比皆是。这不是运气好,而是他们一步步踩实的路子。 贝兰堂,明朝嘉靖年间的人,原籍浙江金华兰溪,那地方山多地少,草药倒是不缺。他不是什么官宦子弟,就一卖药的,背着篓子从老家迁到苏州阊门外南濠一带,摆摊行医,靠诚信和手艺混口饭。苏州那时候是江南重镇,药材生意火热,但竞争也狠。贝兰堂的药不掺假,熬出来的方子管用,慢慢顾客就多了。几代人下来,到清乾隆时,第七代贝慕庭把这行当做成苏州头牌,家族成了当地富户。你想想,这从零到一的积累,靠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天天对得起良心。 问题来了:光有钱行吗?钱容易散,贝家为什么没散?他们早早定下规矩,不炫富,把银子砸在孩子教育上。男丁必须做事,男女都得读书记账,还得学动手。家谱里写得清清楚楚,这不是空话,是铁律。贝家选择的是“以德遗子孙”,不留金银堆,只留规矩和本事。这听起来老套,但你看他们传到现在,没一个纨绔子弟,全是实干家。 时代变了,药材生意顶不住新潮流,你说贝家怎么转舵的?十三代贝润生看准了颜料这块,他从苏州作坊起步,懂配方懂市场,一步步进上海。二十年代,外滩租界热火朝天,地价飞涨,他抓准机会,买老式里弄和商铺,改成公寓出租。最高峰,贝家在上海房产近千栋,租金够养几代人。这不是炒房那么简单,是眼光加执行。 另一支,十三代贝哉安不碰地产,转金融。他中过秀才,但早早挑起家担,1915年跟陈光甫他们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一银元就能开户,那时候多新鲜,普通小贩也能存钱。贝哉安还帮着创中国旅行社,搞旅游交通,眼光准得像秤砣。 为什么贝家总能踩对点?因为他们不守旧,药材不行就转颜料,颜料稳了就进地产金融。贝润生赚了钱,没全装兜里,1917年花近万银元买下苏州狮子林,又砸八十万修缮,还建祠堂和义庄,专救济族人。狮子林本是元代名园,他不拿来显摆,而是让全族用,免费上课赡老。财富不是死物,得流动,得回馈。 贝家从贝慕庭起,就强调“勤俭诚信立德求是”,三十个字,够用一辈子。教育是核心,他们不信富不过三代,因为从来不靠富养,只靠教养。孩子从小背论语,学算账,动手干活,长大了必须自立。贝哉安的五个儿子四个孙子,全进金融圈,第三子贝祖贻更牛,早年东吴大学毕业,1914年进中国银行,历任广州香港上海分行行长,到1946年当中央银行总裁。1948年,他带队去美国谈援华法案,没结果,但也没贪一分国库银子,清白走人。 贝祖贻重视教育,儿子贝聿铭小时候在狮子林长大,1935年去美国,先宾大后麻省理工,1946年哈佛建筑硕士。贝聿铭设计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全世界都知道,但他低调,从不张扬。贝家不光教书,还教做人。婚姻上,他们挑文化世家,非书香门第不娶。贝聿铭妈是清末国子监祭酒庄氏的女儿,善笛子信佛;老婆陆书华,上海名门,哈佛景观设计毕业。这样的通婚,不是攀高枝,是稳基因,下一代天生有底子。 贝聿铭四个孩子,三子一女,全顶尖教育。长子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三兄弟哈佛建筑毕业,开事务所做城市规划、结构设计、室内慈善;小女儿贝莲,哥大法律高材生。贝定中管纽约项目,贝建中钻研物理转建筑,贝礼中搞可持续设计,全是实打实的贡献。现在十七代还在哈佛哥大深造,有人进时尚创业,有人做公益,从不掉队。 国际上,贝家房产虽变迁,但地契保全,散布全球的设计和金融人脉,还在用。贝聿铭2019年走时,家族没大办,照旧低调。贝家经历乱世,没崩,因为教育和家风像根,扎得深。房产上千栋,不是炫富,是稳后路;哈佛高材生,不是炫耀,是传火种。